提到蔡文姬,皇甫议毫不吝啬溢美之词,盛赞此女貌美如花,多才多艺,刚烈而有风度,文高却不流俗,简直就是他心中女神般的存在。曹操想要封她为文昭侯,她不愿接受,最终孤单一人生活在邺城,寿元六十六岁。
貌美如花夸张了,其它的赞美倒也差不多,总之,蔡文姬能够安度平生,让王连感到了一丝释然,由此看来,曹操还是很有信誉的。
听皇甫议讲,杨素最近很不开心,原因很简单,隋炀帝只是赏赐了他一座新都的府宅,并没有其它内容。当然,杨素多年积攒的钱财,已经到了天文数字,所不悦的是,皇上的表现似乎并不重视他。
王连对此并不评论,言多有失,呵呵一笑就过去了,皇甫议犹豫再三,还是说道:“王大人,恕我直言,人不可无友,杨大人虽遭遇冷落,但仍是皇上的肱股之臣。”
“老哥,咱们相处时间不短了,您就明说吧!”王连道。
“大人该写一份奏折,表荐杨素大人,一则显示不计前嫌,二则也可令杨大人对你放心。”皇甫议道。
“你清楚的,除了工作,我平时很少离开府宅,并不喜欢跟某人走得太近,拉帮结派,若说朋友,也只有你一个。”王连直言道。
“跟结党营私无关,杨大人此人万不可得罪。”皇甫议继续建议道。
“好吧,我也不会写奏折,你替我写一封,到时候我签字就行。”王连想想还是答应了,杨素遭遇冷落,难保不跟上次举报自己有关,在这种关键时候,也该表现的有心胸些。
几天后,皇甫议又来了,拿出写好的奏折,王连仔细看了一遍,觉得没什么问题,就抄录了一份,写上了自己的大名。
正好皇甫议也要回大兴城一趟,王连就托他顺道带给皇上,也省得再去找别人。
时光匆匆,转眼就到了新的一年,j ru公元606年,隋大业二年,东都建设基本竣工,一切都是暂新的,规模只是比大兴稍小了一些。如今洛阳城内,富贾们都搬去新都,街上人流明显少了,显得有些冷清,王连却坚持住在旧城,理由是刚装修的房子,潮气太大,不适合居住。
王连偶尔会陪着袁紫烟去街上走走,欣赏这个时代的人文风光,有时,两人会同住在一栋小楼里,却没再躺在一张床上。
袁紫烟接受了这个现状,一直摸不透王连的心思,烦闷的时候就选择看书,知识水平倒是增长许多。
与此同时,大兴城官员携家带口,正在朝着新都转移,标志着这里正在成为隋朝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皇甫议也举家搬了过来,他偶尔还是会来洛阳城看望王连,坐在一起闲聊。
可能是王连的那份奏折起了作用,听皇甫议讲,皇上下了一道圣旨,封杨素为司徒,三公之一,同时加封楚国公,可谓是荣耀至极。
“司徒大人记得你的帮助,特让我转达谢意。”皇甫议道。
“杨大人劳苦功高,该享受这份尊荣,不一定跟我的奏折有关。”王连道。
“应该有关,当日提交奏折之时,我亲眼所见,皇上非常开心。”
“哈哈,如果这么有效,我应该也举荐老哥您。”王连哈哈一笑。
“万莫如此!”皇甫议连忙摆手,“承蒙圣恩,能官至尚书右丞,已然足矣!”
隋炀帝对御河的顺利建成,满意至极,证明他独具慧眼,启用王连负责此项工作没有错。
接下来的几个月里,皇甫议又忙碌起来,他接到圣旨,负责修整运河两侧的道路,栽种柳树,铺设草坪,建立临时行宫以及驿站等等,还要形成一套完整的运河管理体系。
隋炀帝好像把王连给忘了,也许,他觉得修路种树建房这类的简单工作,皇甫议就能完全胜任,用不着王连这样的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