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小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明月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既是一首内容与音乐有关的诗,也是本身充满着音乐美的诗。瑟是古代的一种乐器,诗人在此是借锦瑟的弦音来描述悲欢离合的情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诗人的内心被琴弦的袅袅悲音所撩动,无影无踪的愁绪到处弥漫,年华似水,唯有琴弦能寄托他对过去岁月的思恋。这首诗抒写的是诗人内心的某种无限而神秘的感受,它就像优美的音乐,听后使人不觉忘情,不觉惘然,更陷入无限的遐想。这也正是李商隐的诗词的魅力所在。

    绘画美也是诗词中普遍的审美风格。唐代王维的山水诗便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而著称于世。绘画讲究构图和着色,王维的写景诗也是这样。为了求得诗中画面之美,王维调动了各种手段。他善于表现景物的空间层次,常通过点睛之笔写出错落有致的纵深感、立体感,如“千里横黛色,数峰出云间”(《崔濮阳兄季重前山兴》)“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

    (《田园乐》),前者以群山连绵和数峰高耸,构成横向与纵向的配合,后者则以“孤烟”“独树”的细节,勾勒、拉开了景的距离。他还善于色彩的运用,这些色彩生动地晕染着整个画面,使之显得清新鲜润。如“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yù燃”(《辋川别业》)“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送邢桂州》)。唐人殷说王维的诗“在泉为珠,着壁成绘”,正道出了他的诗特别富于绘画之美的艺术个xìng。绘画美在王维诗中表现特别突出,而在其他诗人那里同样也有精彩的表现。李白的诗句“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宛若一幅一个人高骑马背,走在危耸的高山小径的图画,它通过近景中的某个实物“人面”“马头”去衬托远景“山”“云”,从而隐含着一种透视的技巧。这些文字画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用其他方法所不能获得的生动鲜明的意境。

    前文我们已经讲到,中国人对自然并不是以一副强硬征服的姿态而出现,而是和谐友好地共处,这是中国的诗歌能表现轻灵而又广博的精神世界和气象万千的浑融意境的基础。人与自然互相jiāo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是情与景、主观与客观的和谐统一。诗人对大自然寄予无限的深情,这情有时是由景而生,生活中遇到某种景物忽有所悟,思绪满怀,于是借助对景物的描写,把自己的情意表达出来,达到意与境的jiāo融。如王昌龄的《闺怨》:“闺中少fù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那闺中的少fù原来无忧无虑,高高兴兴地打扮了一番,登上翠楼去观赏春景,街头杨柳的新绿忽然使她联想到自己和夫婿的离别,这孤单的生活辜负了大好春光和自己的青春年华,后悔真不该让夫君远行。这少fù的愁是陌头柳色触发的,又是与陌头柳色jiāo织在一起的,这是随境生情而达到意境浑融。有时诗人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接触外界的景物,把自己的感情注入其中,又借着对景物的描写将它抒发出来,客观景物于是就带上了诗人主观的情意。如李白《待酒不至》中的“山花向我笑,正好衔杯时”,杜甫《春望》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些诗句所写的自然景物都带有诗人的主观色彩,主观感染了客观,统一了客观,达到意与境的融合。还有的诗人擅长体贴物情,将物与我融合起来,构成诗的意境。比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此境达到了物我合一、浑然一体的地步。对这种景物与人情的复杂关系,王国维也有自己的论述。他将意境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他说:“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