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明亡述略》、《明季北略》及《剿闯小史》都同样叙述到这件事。唯后二

    种言李岩与李牟兄弟二人同时被杀,而在二李被杀之后,还说到宋献策和刘宗敏

    的反应。

    " 宋献策素善李岩,遂往见刘宗敏,以辞激之。宗敏怒曰:' 彼(指牛)无

    一箭功,敢擅杀两大将,须诛之。' 由是自成将相离心,献策他往,宗敏率众赴

    河南。" (《北略》卷二十三)

    真正是呈现出了" 解体" 的形势。李岩与李牟究竟是不是兄弟,史料上有些

    出入,在此不愿涉及。献策与宗敏,据《李自成传入后为清兵所擒,遭了杀戮。

    自成虽然回到了西安,但在第二年二月潼关失守,于是又恢复了从前" 流寇" 的

    姿态,窜入河南湖北,为清兵所穷追,竟于九月牺牲于湖北通山之九宫山,死时

    年仅三十九岁(一六零六一六四五)。余部归降何腾蛟,加入了南明抗清的

    队伍。牛金星不知所终。

    这无论怎么说都是一场大悲剧。李自成自然是一位悲剧的主人,而从李岩方

    面来看,悲剧的意义尤其深刻。假使初进北京时,自成听了李岩的话,使士卒不

    要懈怠而败了军纪,对于吴三桂等及早采取了牢笼政策,清人断不至于那样快的

    便入了关。又假使李岩收复河南之议得到实现,以李岩的深得人心,必能独当一

    面,把农民解放的战斗转化而为种族之间的战争。假使形成了那样的局势,清兵

    在第二年决不敢轻易冒险去攻潼关,而在潼关失守之后也决不敢那样劳师穷追,

    使自成陷于绝地。假使免掉了这些错误,在种族方面岂不也就可以免掉了二百六

    十年间为清朝所宰治的命运了吗?就这样,个人的悲剧扩大而成为了种族的悲剧,

    这意义不能说是不够深刻的。

    大凡一位开国的雄略之主,在统治一固定了之后,便要屠戮功臣,这差不多

    是自汉以来每次改朝换代的公例。自成的大顺朝即使成功了(假使没有外患,他

    必然是成功了的),他的代表农民利益的运动早迟也会变质,而他必然也会做到

    汉高祖、明太祖的藏弓烹狗的" 德政" ,可以说是断无例外。然而对于李岩们的

    诛戮却也未免太早了。假使李岩真有背叛的举动,或拟投南明,或拟投清廷,那

    杀之也无可惜,但就是谗害他的牛金星也不过说他不愿久居人下而已,实在是杀

    得没有道理。但这责任与其让李自成来负,毋宁是应该让卖友的丞相牛金星来负。

    三百年了,种族的遗恨幸已消除,而三百年前当事者的功罪早是应该明白判

    断的时候。从种族的立场上来说,崇祯帝和牛金星所犯的过失最大,他们都可以

    说是两位种族的罪人。

    而李岩的悲剧是永远值得回味的。

    一九四四年三月十日脱稿

    (附识)此文以一九四四年三月十九日在重庆《新华日报》上刊出,连载四

    日。二十四日guó mín dǎng《中央日报》专门写一社论,对我抨击。guó mín dǎng反动派的尴

    尬相是很可悯笑的。

    -------------------------------

    ①"炀灶"是说人君受蒙蔽。譬之如灶,一人在灶前炀火遮蔽灶门,则余人

    不得炀,亦无由见火光。出处见《韩非于难四》及《战国策赵策》。--作者注

    ②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