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哦,你算是新三届了,我是老三届。”在李书记的家中,李书记和胡爱国的谈话异常投契。

    “我当年插队的地方距离你家不远,可能就五六十公里的路程,我非常有印象,我还到你工作过的粮站买过米,带个扁担自己挑回去。那个时候真是艰苦。”李书记一边说一边摇头,“你在粮站干了多久?”

    “干了八年,从76年一直到84年。”胡爱国回答道,“我运气比较好,78年参加学习班,补了一个高中学历,82年到宁遂师专学习,又拿了个大专学历,84年拿了个函授的本科。我老婆84年从凉庄镇调到县城里面,有想办法找人把我调到县城,刚好当时监察局招人,我有个会计师的证,就改行到纪检了。”

    “哦,你不简单。”李书记感叹道,“在这种条件下还能把学历证书拿到,了不起。当时小胡已经出生了吧?”

    “是,他八二年出生的,他出生的时候,我正在宁遂师专学习,不在他妈妈身边,当时是心急如焚。还好一切顺利。”

    “了不起,了不起,你真是个人才啊!”李书记感叹道,“可惜就是在县里面蹉跎太久了,84年到现在,二十一年了,才刚刚到副处,太可惜了。”

    “已经很好了,”胡爱国也感叹道,“如果当时粮站的领导不放我走的话,现在我估计还是个下岗工人。”

    “你们粮食系统改制,粮站撤销是哪一年?”

    “97c98年,”胡爱国想了想说道,“我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当时都在县粮站,改制之后工龄买断,自谋生路,一个弟弟去县委招待所当了副经理,另外一个干了个体户,妹妹一直没找到什么正经的工作。后来招待所也改制,副经理也当不成了,去年开始,三个人凑在一起开了个火锅店。”

    李书记点了点头,“你们一家的经历倒是很典型,很有代表性。”

    接下来他们的话题又转移到了纪检工作上来,李书记对于基层的纪检工作很感兴趣,希望能够从胡爱国这里获取一些感性的材料。按照胡爱国的说法,基层的问题跟各种补贴c转制直接相关。譬如白水市建设水电站,青山县被淹库区的移民安置问题就闹了好多年。除此之外,几个县属工厂的改制产生的纠纷,也闹了很多年。

    青山县本身就不是一个工业强县,纪检工作的大头全部就围绕着移民安置款c仅有的几个改制的工厂的工人安置费c农业补贴等方面。胡爱国把自己的工作涉及到的内容讲得非常清楚,李书记一边听一边点头,眼睛中的欣赏的意思越来越明显。

    另外一边刘青青和刘先玉的谈话也很热烈,两个女人凑在一起一聊才愕然发现她们居然是校友,毕竟七十年代可读的学校不多,两个同为师范中专毕业的学生有点相见恨晚的感觉。回忆了苦难的青年岁月之后聊着聊着就把话题转移到了子女的身上。

    刘青青羡慕刘先玉的女儿能够出国深造;刘先玉转而羡慕刘青青的儿子就在身边,而且年轻有为。双方在相互恭维中逐步收获对对方的好感。当话题统一到子女的婚事这个问题上的时候,她们就越发地合契了。

    一贯擅长表现的胡海希这一次规矩地充当了旁听者的角色,但是李书记和刘先玉的谈话内容的最终落脚点还是落在了他的身上。看好就姑且不说了,言语中完全没有把他当作外人,似乎真的当作是自己的子侄对待。虽然明白这种层次的交往多少有些虚假的客套,但是胡爱国和刘青青还是为李书记这为省委常委一家对胡海希的态度而吃惊。

    因为拜访是在晚上,所以眼见时间越来越晚,胡爱国和刘青青便主动提出了告辞。他们带来的山货土特产对方早就一点也不客气地收下了,胡海希还被塞了一个红包理由是他还没有结婚。李书记夫妇将胡家人送到了大门口,还特意对胡爱国说有空可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