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意念扫过书籍,旋即清了下嗓子,道:“公元一零三七年一月八日,苏轼生于眉州眉山。苏轼的父亲苏洵,即《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愤’的‘苏老泉’。苏洵发奋虽晚,但用功甚勤。苏轼晚年曾回忆幼年随父读书的状况,感觉自己深受其父影响。当然,假若没有苏洵的发奋读书,也就不可能使苏轼幼年接受良好的家教,更不能年未及冠即‘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也更不可能有日后的文学成就。这就是你苏伯伯的刚开始的经验,据这里说,这是极为严谨才证明出来的,还有异议不?”
“继续念。”小萝莉却只是翻了一个白眼,一副懒得理你的样子,气的叶知秋嘴角连连抽啊抽,恨不得扑过去咬上几口!
咦?咬?漫思轻语你写咬干嘛!虽然我比较喜欢把咬字拆开来倒是真的。叶知秋碎碎念起来,一个劲的腹黑正在码字的漫思轻语。但听到小萝莉的要求后,叶知秋清了清嗓子,继续念道:
“一零五六年(嘉祐元年),虚岁二十的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翌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却因欧阳修误认为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作,为了避嫌,使他只得第二。这孩子够倒霉的,本来好好的,可以拿第一的,结果因为欧阳修那傻货的自恋情绪犯了,只拿了第二,二,二,二,这一个词貌似还真挺适合他的。不过这混蛋二十岁,还虚岁,实际上才十九岁高中了,现在很多人二十四岁都没有通过大学毕业考呢!次奥活该倒霉,就是你天才惹的祸!”念完,叶知秋又一次的评价起来,先前还是苏伯伯,现在就成了倒霉孩子,这辈分掉的实在是太快了。并且因为人家太天才了,叶知秋这家伙还不忘记腹诽两句话。
“哥哥,人家天才管你什么呀?这么激动,不知道的还以为你是他当年的手下败将呢!”小萝莉实在是看不下去了,本想找点事情来打发下叶知秋,没想到这家伙还能说出这么多一点都不搭边的事情来。
老婆大人法令了,叶知秋自然是立即闭嘴,不过还是为自己辩解了下:“嘿嘿,这不是为广大学子来几句腹诽的话嘛!”说完,叶知秋便立即念了起来:“一零六一年(嘉祐六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的‘三年京察’,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授大理评事c签书凤翔府判官。后逢其父于汴京病故,丁忧扶丧归里。一零六九年(熙宁二年)服满还朝,仍授本职。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在新法的施行上与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朝野旧雨凋零,苏轼眼中所见,已不是他二十岁时所见的 ‘平和世界’。”念完了,叶知秋却是闭嘴不语,不再发表任何意见了。
叶知秋不说话了,小萝莉却是惊讶了,“哥哥,你怎么不评价了?”
叶知秋随即拿起了茶杯,喝了口茶,这才道:“这不是口渴了吗?顺带的意念跨越万古,找到了苏轼这家伙,前去看看他,并且和这傻货交谈了会儿。”
“结果如何?”小萝莉一下子来了兴趣,兴奋的道。
“我没见到他,被人的奴仆赶走了,然后我把他家房子烧了。”叶知秋尴尬的道。
小萝莉露出了我就知道的神情,旋即无力的挥挥小手道:“继续吧!哥哥。”
“苏轼因在返京的途中见到新法对普通老百姓的损害,又因其政治思想保守,很不同意参知政事王安石的做法,认为新法不能便民,便上书反对。这样做的一个结果,便是像他的那些被迫离京的师友一样,不容于朝廷。于是苏轼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从此,苏轼终其一生都对王安石等变法派存有某种误解。”念完了,叶知秋感慨道:“这就是绝世的傻货啊!哎,不过误会就是这么产生的。清舞啊,你对哥哥我是不是有什么误会,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