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假期过去,上班的头一天,朱由校临朝听政。
自从要廷推内阁之后,将近两个月朱由校第一次临朝听政。两个月没上朝,可是谁都不敢说皇帝怠政,这段日子通过内阁发出来的圣旨一道接着一道。
各地的官缺,只要是内阁和吏部决定的,朱由校也没有什么不同意见,一律应允。已经有大臣认为皇帝是中兴之主,一代明君了。
这种想法在年后,皇帝下令清查各地宗室的时候,达到了巅峰。这天下是一人之天下不假,可皇帝是与士大夫共同治理天下。你老朱家的江山,也不能由着你们败坏。
各地的御史欢饮鼓舞,很多人放假也没有休息,都在调查藩王的不法之事。弄得很多藩王不光年没过好,元宵节也没有过好。有精明的藩王,已经主动上表请罪。
不过今天上朝却没有说这些事情,第一件事就是陈德润宣读了英国公张维贤的奏章。
听到九边糜烂至斯,很多官员很兴奋,是的你没有看错就是兴奋。这帮武夫成天喝兵血,这下终于查了出来。于是一个个朱由校都不认识的官员跳了出来,这个说要杀一儆百,那个说要严惩不怠,还有要抄家灭族,一个个唾沫星子乱飞。
可是一点用都没有,谁不知道要严惩不怠,谁不知道要绝不姑息。问题是这帮人处置完了怎么办?事情该怎么解决,没有一个人说。
这就是为什么朱由校不喜欢上朝的原因,临朝就是一个形式,根本没办法解决问题。真正要解决问题,还得召集内阁的几个大佬商议。
除了这件事,内阁首辅刘一燝推荐礼部左侍郎何如宠出使东南各国购买粮食。
这是内阁定下的人选,也没有谁会不给几位大佬面子反对。这件事情就这么通过了,购粮之事,要山东水师、江苏水师共计派出战船二十艘,大船四十艘一共前往。
这事情也没有这么简单,何如宠得先去江南购买丝绸、瓷器等东南亚各国紧俏的商品,到那里去换粮食。直接拿银子买,人家也不喜欢,这样做也能省下很多银子。
郑芝龙雄踞海外,西方人都没办法到中国做生意,如果何如宠能带大批的丝绸瓷器到东南亚。他们可以转手把这些东西高价卖给西方人,这算是双赢的事情。
另外就是何如宠可以顺道去一趟福建,对郑芝龙进行招抚。对郑芝龙的招抚已经在进行了,只是郑芝龙一直在观望,不肯给个准确的答复。主要是他嫌官职太低,受朝廷的约束,还没有当海盗来的痛快。
这次准备给他的官衔是提督南海水师军务兼任巡抚台湾,另外给了一个靖海伯的爵位。刘一燝的这份提议一出,很多官员表示不满,跳出来反对,你一个海盗头子凭什么给个伯爵的爵位啊。朝廷愿意招抚,那是对你的看重。
现在还不是南明时候,爵位不值钱,王爵都往外封,现在想混个爵位实在是不容易。尤其是文官,想有爵位基本不可能。除非像王阳明那样,依靠军功封一个新建伯的爵位。
“郑氏现在统领近万海盗,朝廷多次清剿,可他的势力越来越大。近年虽然开放海禁,可是收效甚微。如果他能接受招安,一来朝廷东南购粮的事情就无安全隐患,二来西洋各国可以来大明经商,所收关税也可以填充国库。三来,沿海百姓也可免收海盗骚扰,此乃一举三得之计,如果能以一个伯爵头衔使得郑氏招安,臣以为并无不妥!”兵部尚书袁可立站出来说道。
“臣同意袁大人的说法,不招安郑氏朝廷有三弊,招安则有三利。若郑氏能为朝廷所用,朝廷甚至可以从海上骚扰建奴,三利变四利!”户部尚书毕自严和袁可立本来就是老搭档,这个时候自然站出来力挺。
“老臣也同意袁大人的说法。”刘一燝也出列说道。
几位阁老也都站出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