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的,也值不少钱,两面小镜子,此外还有几本书。
“这个是望远镜,可以看到远处的东西,皇帝陛下可以试一下。”汤若望捧出了望远镜,双手恭敬的捧着,说道。
朱由校接过了望远镜,饶有兴致的来到乾清宫门外,不用别人教他也知道用细的那一头看,这望远镜倍数不高,不过在这个时代也是很不错的东西了。
至于镜子这个时候制作工艺在西方已经很成熟了,后宫也有两个,这次汤若望进贡而来,朱由校也没觉得多稀罕。不过拿来送给嫔妃,也不是不错的小礼物。
“汤先生有心了,赏汤先生白银百两,南珠两颗。”这些东西的价值不是很高,具体值多少钱,朱由校也不知道,第一次给汤若望赏赐不能太多,这些银两算是买了他的东西,至于南珠算是赏赐。
“多谢皇帝陛下赏赐。”汤若望在北京过得也不富裕,这回有了这些银两也算是不错的贴补。
朱由校又向汤若望询问了一些西方的事情,汤若望学识还是很渊博的,很多典故信口拈来,听得朱由校也是津津有味。
中午汤若望和朱由校一起吃了午饭,吃过饭,汤若望高兴地回到了住处。
“中国皇帝是个年轻的领导者,他说话很有跳跃性,对于西方事情很有兴趣,对基督教抱有一定的好感,对西方科学有兴趣。他不像是民间传言的昏庸皇帝,在我看来他反而是一个睿智的皇帝。可惜的是我在他最需要的火器方面不能帮助到他,所以我恳求能派一些相关人员来。他还想让后宫的阉人跟我学习西方的知识,这对于我们来说是好事,西方的事情离不开基督教,总可以潜移默化影响一些人。他还说要我给他讲课,授予我皇帝老师的一个官职,这个官职在中国很多人担任,我以后会可以经常见到中国皇帝。对于让他信教,我不抱很大希望,不过让他保持对西方的好感,我还是有信心的。他对于我们传教的事情有所了解,建议我们不要操之过急。我觉得他说的有道理,祝我好运吧,上帝保佑,最后再次要求派一些火器方面的专家过来。”
汤若望高兴地写了一封信给教会,还要求人才支援。信没有通过驿站传递,而是让他的一个教民直接送到澳门。在澳门引起了重视,不久之后他要的人才就到了中国,当然这是后话不提。
汤若望对这次觐见持乐观态度,朱由校却是有些失望,不过想想这个时候汤若望不过是三十五岁,也就释然了,西方科学就像他之前规划的,就让太监来学,这些人闲着没事干,正好做研究。这倒是后来很长一段时间,朝中清流蔑视的称西学为阉学。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