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朱由校望着抱着足足几十本奏折进来的陈德润,不解的问道。
“回皇上这是朝中大臣推荐的有缺官员的候选。”陈德润笑了笑,将奏折放在了朱由校的书桌上,回道。
听到这话,朱由校也是一笑,这些大臣,做别的事情可没有这样的效率,可是对于当官却是十分热衷。
“这些奏折内阁看过了么?如何说?”朱由校并没有着急翻看奏折,而是问道。
“内阁三位大人说,此事他们不便多言,还请皇上乾坤独断。”陈德润当然不会不懂规矩,奏折应该先送到内阁,内阁辅臣看到奏折给出意见,再送到司礼监,待皇上有了旨意,再用印。
“把奏折送过去,告诉他们,将这些奏折举荐的人列出来,注明履历,性格,秉性。三人每人做一份,然后再给呈上来。”朱由校现在对于这些人根本就不熟悉,他怎么知道举荐的是什么人,便直接把事情又推给了内阁。
孙承宗听了陈德润的话,不由得有些为难,现在这个时候,内阁辅臣并不好当。阉党几乎被一扫而空,朝中现在虽然不是坚定的东林党,可是也相差无几。以前有魏忠贤压着,他们不敢说三道四。现在魏忠贤倒了,他们骂起人来可没有顾忌了。
党同伐异可不仅仅是简简单单的几个字,你以前可能犯过什么错误,现在他们也会翻出来。现在内阁三位辅臣都不是东林党人,他们肯定不满意。在他们看来,天下没有比东林党人更适合当辅臣的,皇帝应该与东林党同心协力治理国家,至于其他人那都是歪门邪道。东林党才是国之栋梁,铁骨铮铮、正气凌然。
皇帝只需要在将国事交给东林党,那么什么都不用管了,在后宫造小人就行了。正所谓天子修德,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什么辽东奴酋,百姓难民,必然会被感化。天降灾难是因为天子德行不修,老天发来的警示。这也是天人感应学说,孔老夫子的原创:孔子曾说:“邦大旱,毋乃失诸刑与德乎?”“正刑与德,以事上天。”
如果德行能够感化异族的话,那要武器做什么?酸文腐儒就是这个意思,自己只会死读书,还以为掌握了人间至理。
为难归为难,该做的事情还是得做。三人将奏折中众人举荐的人员誊抄出来,然后写上这些人简单的履历,为人性格,以及简单的人脉关系。不过他们没有给出任何意见,皇帝一看就能知道这是什么样的人,用还是不用,那是皇帝自己说的算。
这些大臣举荐的别的人朱由校倒是不在意,他在意的内阁的人员,一共有十几个人:现在内阁的三人要资历有资历,人脉也还不错,自然全都在列,另外还有李标、杨景辰、钱龙锡、刘鸿训、韩爌、刘一燝、周道登、周延儒、温体仁、钱谦益、成基命。这些人推荐的最多,朱由校熟悉的有几个。
比如钱谦益,这位跳湖嫌弃湖水凉的人才,还不如名妓柳如是,后来更是举城投降。温体仁也没有什么好名声,他一向喜欢排除异己,不是实干家。
朱由校看了看,韩爌、刘一燝这都是天启初年的老内阁,也是老东林,老东林比起后来的东林,还是能干事的可以用。刘鸿训、钱龙锡、李标、杨景辰也都不错,名声在外。至于其他的人暂时他真没相中哪个。仔细看看这些人大多都是60后,都是六十多岁的人。最年轻的是杨景辰,也是四十七岁了。这也是他最头疼的,自己相中的这些人岁数都大了,年轻能干的现在都没冒头,或者冒头了,自己不知道。
孙承宗是最有名气也是有实力的一个人,可是把他放在内阁有点大材小用了,最适合他的地方是辽东,只要他能稳定住辽东的形势,比什么都强。徐光启几乎算个全才,是实干家,这来宗道倒是可以留在内阁和稀泥。
事情太多一时半会没有头绪,朱由校也没有什么好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