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人对视一眼,难怪皇帝会选择他们三个进入内阁。这三位都不是东林党人,孙承宗不用说虽然他是文坛领袖般的人物,可是他是保定人,来宗道是杭州人,他连浙党都不是,他既不依附东林党也不靠近阉党,为人圆滑两不得罪。徐光启是现在的上海人,他也不是东林党也不是阉党。

    “臣遵旨。”三人嘴上这么说,可是心里有些泛苦。

    这些年虽然是阉党把持朝政,可是说到底官员的骨干阶层还是东林党。之前齐楚浙党三党联合都搞不过东林党,一看魏忠贤得势,便依附了过去。可是这次阉党受诛,这三党的精英基本是算是一网打尽了,纵然能留的性命,当官也是不可能了。

    “其实最让朕担忧的还不是这些问题,朕这段时间看书发现,从古至今,凡是北方蛮夷作乱。必是天下气候大变的时候,就像今年才九月京师已经下雪,和往年的十一月差不多冷。京师尚且如此,北方更冷。他们粮食欠收,牛羊冻死,便想着南下劫掠中原。这些年天下灾害四起,光是今年就有几起民变现在还未平息。这些年辽饷已经加派很多,税收早已入不敷出。如果不想法子筹措钱粮,内忧外患之下,大明迟早要亡。”在朱由校看来明朝的内忧外患,归根到底就是一个字,穷。如果有银子,很多事情其实是可以解决的,问题是没有银子。

    面对这个棘手的问题,崇祯皇帝放弃了征税的內监,想在东南征税,被官僚抵制,无奈只有在穷苦的北方征税。后来甚至裁撤驿站,节省开支,原本拿着铁饭碗的李自成失业了,只能自主创业,造反了。

    朱由校可不是崇祯那个单纯的少年,别的不说魏忠贤的两千多万两,自己是要拿到手的。那些到处收税的矿监,划拉划拉再不济几百万两总是有的吧。魏忠贤那些孝子贤孙们,手里会没有钱?

    “臣等该死!”三人听皇帝这么说,虽然知道这是实情,不过还是得跪下谢罪。

    “三位师傅不必如此,客套话咱们就不说了。面对如此困局,你们可有什么好办法么?”这才是朱由校的主要目的,要的是办法,不是臣等该死,这种场面话。

    “经济之法,臣虽然不甚了解,但是无非开源节流两项,可是不管是要赈灾还是要打仗,这银子都不会少花,也不能不花,节流一项不甚容易。至于开源,本朝一向税收不高,骤然加税,恐怕民生不满。这些年內监在各地征税都不甚顺利,除了他们横征暴敛之外,还与地方富户不愿意多交钱有关。那些富户大多背后有官员支持,此事也不好办。”说这话的是来宗道,他果然是个圆滑的人,开源节流说的头头是道,实际上和没说没有区别。

    “本朝商税过低,当年南宋之时,仅半壁江山,尚有数千万贯收入,当年商税不过几十万两。官员为了自己的清誉都愿意多收商税,皇上派內监收税也是不得已之举。臣以为,可以开放海禁,征收海商之税。此次查抄阉党家产,必有所获,可以拿出银子赈济灾民,有了银子,也可以以工代赈。兴修水利,关卡。同时也能招募身体力壮者编练新军,补充边防。”这是徐光启的回答。

    “徐大人所言极是,海商贸易自古就是暴利,只是如今东南海盗盛行,朝廷水师战斗力不足,如果不能剿灭海盗,怕是海商也不怎么愿意出海。不知此次查抄阉党能有多少银子,如果银子多的话,可以编练水师,剿抚海盗。辽东奴酋新丧,如果朝廷保证饷银,暂时不会有大问题。攘外必先安内,趁此机会可以先安定内部,辽东则不足为惧。”这是孙承宗的话。

    “具体多少,朕尚未得知,不过一千多万两总是有的。”朱由校还真不愿意告诉他们能弄多少银子,照着最低说道。

    听到这个数字的三人松了一口气,一千多万两不少了。如果只是辽东战事,足够三四年使用。这些钱拿来赈灾,然后平稳辽东战事,有两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