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没有想到,不敢想的事。
党员们响应党的号召,纷纷上折向皇上道贺,有的作诗,有的填词,有的作赋,祝贺皇上重视道德建设,称颂皇上为千古第一道德圣君。党员们当然明白这上折的目的,无非为高攀龙造势谋官,彼此心领神会。
乾清宫里,万历刚看完一摞奏折,见王安又搬来厚厚地一摞奏折,问:“怎么还有这么多呀,都是些什么折子?”
王安小心翼翼说:“都是歌颂皇上召高攀龙进宫讲君子之德的贺喜折子。”
“罢了,罢了。”万历挥挥手,笑一笑说,“不用猜,都是东林党上的折子吧?明里是恭维朕,暗里是为高攀龙要官。高先生,高书生!”
王安见万历说完闭上眼睛,等了一会,以为皇上还有什么旨意,却听得万历响起了鼾声,只得抱着一摞折子退下。心想,东林党人忠心可嘉,但行事未免迂腐。
自从给万历讲课之后,高攀龙半年没有睡个安稳觉,他随时准备听从万历的召见,时常梦见万历破格起用他来组阁。特别是得知党内同仁雪片似的折子飞到内阁之后,半年时间,高攀龙天天晚上睡不着,睡着了都是做的美梦,结果瘦得只看见两只眼睛在眨,一张撮瓢嘴瘪成了两块皮,他还在整天吟诵“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半年之后,高攀龙才意识到万历请他讲课不过是赶一下潮流跟跟风,与他聊聊散散心而已。皇上欣赏他,这也许是真的,但提拔他,重用他,这应该是自己的一厢情愿。但他依然感到欣慰,因为万历毕竟与他聊的是国事,而不是鬼神。对一个读书人来说,这也是一种极大的满足。他深信,时间之久,他这学说会在皇上身上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如此一来,自己的书没有白读,对天下苍生也是无量功德。
党内组织几十个折子送了上去如石沉大海无消息,南门乔生也感到有些失望。
南门乔生和高攀龙商量之后决定再次主动出手,投石问路,试探一下高攀龙的份量。
不几天,内阁王锡爵看到红透了半边天的高攀龙上折保举南门乔生为朱常洛的老师,笑一笑说“这是鸡汤大师上的第一个折子,我这里怎么也不会驳回”,立即票拟同意。
王安接到内阁王锡爵票拟同意的折子,心想,高攀龙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上次是借众人之手要官,这次是推荐别人做官。但转而一想,既然有人愿意冒险当朱常洛的老师,这是好事。皇上虽然一向不管朱常洛上学的事,但这次高攀龙不是为自己求官,说不定皇上会给他一个面子。但王安不会擅自做主,于是请示皇上。皇上只看了一眼高攀龙三个字,问了一下是怎么回事,连折子都没有细看,立即叫王安批红同意。
南门乔生和高攀龙两人都是抱着一个死马当作活马医的心态策划由高攀龙举荐南门乔生,不想南门乔生把宝押在朱常洛身上的愿望因此实现了。高攀龙也才知道皇上其实还是很看重自己的,为此,又喜得半年没有睡好觉。
在太学里,南忠乔生和孙圣宗是同事,孙圣宗教的朱常洵。但领受执教朱常洛的高兴劲刚过,南门乔生就感觉到自己接手的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因为万历的忽视,朱常洛已经十四岁,错过了上学的最佳时机。隔壁朱常洵十一岁,已经读了《千字文》和《百家姓》,开始读《论语》了。而朱常洛因为成天在钟粹宫里和太监宫女们疯狂成了日常习惯,对读书一点兴趣也没有,压根儿就抗拒读书。
南门乔生向教育家高攀龙请教如何引朱常洛上路,高攀龙建议也只有以太子之位,未来的皇上作激励,刺激朱常洛,想调动他的学习积极性。但这一招也不管用。
提到“太子”两个字,朱常洛一脸淡然:“师父,天下谁不知道我是没妈的孩子,是皇上意外的产物?皇上从来没有正眼看我一下,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