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章怎么说呢,其实就跟前面那个玫瑰花的葬礼填词一样。
写小说嘛,不能为了光图快,也不能为了速度而放弃了质量。所以,在写书的道路上,思考就是一个很重要的过程。
而在这个过程中,老影身为作者,自然也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来充实自己。
为自己负责,也为读者负责。
只不过……老影在取材的时候……比较容易放飞自己……
当然,这些所谓的放飞自己,就是想一些有的没的,乱七八糟的事。
老影也只是发表一下自己的所思所想,客观的就事论事而已。
不引战,不喷人,不骂娘,和谐社会,佛系生活嘛……
和那个玫瑰花的葬礼填词一样,喜欢看的呢,老影会不定期的更新一下自己通过思考得出来的东西。
当然,不喜欢看的读者,也可以直接跳过,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这一章,如题所言,就是论重名的重要性。chong(二声)名的chong(二声),不是zhong哦……
请诸位往下看下去,就应该知道老影在说什么了。
杀一是为恶,屠万即为雄。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呵……所谓的万骨……你以为这只是说说?
如果武安君白起的战绩能做成一张现代的简历,那这纸上的笔迹,将会是从血池中研出来的墨。
表中或许还会有一个曾经所获得的奖项荣誉,好听点的上书曰为“常胜将军”,难听点的就是“人屠”与“杀神”。
而如果按照我们曾经所就读的初中高中划分年限事迹,且只划分重点的话,那他应该会被这么划分。
新城之战,杀四万人,得新城。
伊阙之战,杀二十四万人,得五城。
伐魏之战,杀十七万人,得六十一城。
垣城之战,杀一万人,得垣城。
光狼之战,杀一万人,得光狼。
伐楚三战,杀三十五万人,得十五城。
郢都之战,决水灌城,杀四十万。
华阳之战,杀十五万人,得华阳。
陉城之战,杀五万人,得五城。
太行之战,杀两万人,得太行道。
野王之战,杀一万人,得野王城。
长平之战,中国历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包围歼灭战,杀四十五万人。
是的。这些数据只有多少多少万人的统计,因为少于一万的战绩,老影都没好意思列出来。
对我们来说,或许这只是一个数字,但对他来说,这是指间屠刀上的鲜血,和那一座用尸山铸就的城观。
白起打下来这九十二座城,并且在这一百九十万的人中,只有二十五万是无辜被水淹死的平民百姓,而剩下的一百六十五万人,全都是军队。
中国近代史上的四大野战军都他妈没有这个数!
要知道,中野和华野加起来才六十万。要知道,近代的总人数要比战国多多少倍!
从一个最低级的武官一直升到被封为武安君,六国闻白起而丧胆。
整个战国二百五十余年,白起所杀军队占二分之一。
一生大小七十余战,攻必克,战必取,未尝败绩。
有时候,一个名字,就代表着一个时代。
有时候,你去选择重名这个名字,就代表着无数冤魂在哭喊哀嚎的时候,兴许你能听见他们的呻吟。
我真佩服你的勇气。
是谁老影不说。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