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章 烟雨金陵与雪中送炭
雨小了一些,我们打伞在石头城的街巷中逛了起来,由于下雨的缘故,街上的人很少,肆铺中也冷清的很,却别有一番景致。
台山半腰的鸡鸣寺,被杨槐遮与浓荫中,沿途张绿树作幕,铺苍苔作毡,却被雨水冲刷的台阶湿滑无比,让上下的人只能小心翼翼地挪动着。
雨幕中,玄武湖碧水荡漾,平静如镜,苍苔绿茵,一望皆青。湖畔杨柳惠风颤荡,婀娜飘舞,幕府山,远山含烟,氤氲云间,湖山青碧,景致潇洒,俯仰之间,只觉心神怡然,
更远处的天边露出紫金山的轮廓,一片青翠山峰,岩如玉屏,晶莹可爱!
城内外不大的格局内,却分布了多达二十多所寺院,其间距密度甚至比扬州还高,各种塔楼飞檐层叠错落,看起来如盆景一般精致典雅,不由让人深刻体会到“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蕴意。
去了乌衣巷,却大失所望,大名鼎鼎的乌衣巷充满了荒废和颓败的痕迹,只有掩藏在青苔绿曼中,高耸的残墙和基柱门座,才能体会到当年王谢堂前,一门数侯,五世三公,食客们人,宾客部曲满堂,高门大阀的盛况。
所谓“霸业鼎图人去尽,独来惆怅水云中”,昔日南渡的衣冠礼族,如今的王谢家人,已经和石头城没有太大的关系,只剩下富春江畔楠溪村的几支在供养着宗嗣。
事实上作为曾经江南的政治中心,三百年历经六朝数十代帝王更替的古都,金陵城可以说是成为各色野心家和篡逆者,反复洗地和重建,表演悲欢离合,是非成败,将相王侯宁有种的大舞台。
因此繁华过眼,风流消尽之后。直到大唐开平了上百年,还没完全恢复旧观,只留下无数的古迹和传说,因此金陵也被称为典故之城,经历和见证了人世太多的悲欢离合,每寸土地,一砖一瓦仿佛都有了自己的灵魂,自己的传说和典故。
就我看来,作为无数诗篇名句中的“帝王州”,金陵实在名不符其实,特别是见证了扬州繁华鼎盛之后。城中如乌衣巷c朱雀街c桃叶渡等高门甲地冠盖聚集的地段,现今门可罗雀;曾经船幅云集的抱渎冈,也被荒废了多年,秦淮河所属的水系英文缺少疏浚,干脆河床淤积了起来变得河道狭窄,连大一些的沙船都过不去。
作为东南城市经济的最高水平的代表,曾经的六朝都城——金陵(南京)的衰落,长江和运河交汇处的广陵(扬州)却日趋繁荣,可以在大唐百余年历代传著的诗文中,对金陵的感怀伤古和对广陵的期颐憧憬,深刻的体会出这个时势演变的巨大落差。连一贯称著于史的人文鼎盛,也被吸引到了附近的淮扬之地。
而金陵日益破败的罪魁祸首,那位二世祖隋炀帝亦有一份功劳。
南朝梁后期侯景之乱,使建康城遭到严重破坏,陈时稍稍恢复。隋开皇九年(589)文帝灭陈,杨广为主帅,平建康城邑为耕地,又废毁东府城及丹阳郡城,繁华的六朝古都,被夷为平地,如今保存完好一些,只剩下个石头城。
作为胜守之地,现今石头城的格局其实并不大,再加上城墙下沿江堤,重新发展起来的市坊民居,就是现今的建业郡首府——金陵县,这也是有历史原因的。
大运河修通后,以建康为中心的水运体系完全被大运河所取代,而广陵正处于大运河与长江天然航道的交汇点上,南连江c海,北接淮c汴,成为南北水路交通与运输的枢纽和财货的集散地,以广陵为中心的水上运输网络体系开始形成。于是六朝金陵的繁华逐步发展为唐代广陵的繁华。江南的政治c经济c文化中心由此发生位移。
到了本朝,作为经济重镇的广陵,商业相当发达,城市消费高得惊人,难怪当年李酒鬼也要哀叹“囊昔东游维扬,不逾一年,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