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readx;小行星带。

    在太阳系中,除了八颗大行星以外,还有成千上万颗我们肉眼看不到的小天体。

    它们像八大行星一样,沿着椭圆形的轨道不停地围绕太阳公转,与八大行星相比,它们好像是微不足道的碎石头,这些小天体就是太阳系中的小行星。

    其中,绝大多数小行星都聚集在火星与木星之间的广阔空间里。

    这里汇集了超过50万颗小行星。

    也有少量小行星的轨道长径比火星小,甚至比金星还小;另外一些小行星的轨道则跨出了木星轨道。

    关于小行星的起源问题,一直困扰着许多科学家。

    很早就有的爆炸说认为:火星与木星之间原来有颗大行星,后来爆炸了,小行星带就是大行星爆炸后的碎片。

    可是,这颗假设中的大行星为什么要爆炸?能量从何而来?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合理的解释。

    另外一种碰撞说假定现在小行星带所占的空间中,原来存在5~10个与谷神星大小不相上下的“行星”,由于不断地碰撞而形成大量碎片。

    不过随着天文观测技术的不断进步,科学家们开始普遍认为,小行星带应该由原始太阳星云中的一群星子(比行星微小的行星前身)形成。

    但是,因为木星的重力影响,阻碍了这些星子形成行星,造成许多星子相互碰撞。并形成许多残骸和碎片。

    小行星带内最大的三颗小行星分别是智神星、婚神星和灶神星,平均直径都超过400公里;在主带中仅有一颗矮行星——谷神星,它的直径约为950公里;其余的小行星都较小。有些甚至只有尘埃大小。

    在人们的既定印象中,小行星带应该是物质分布异常密集的区域。

    但实际上,小行星带的物质非常稀薄,它们之间往往隔着数百上千公里的距离,时至今日,人类已经有好几艘人造太空探测器安全通过小行星带而未曾发生意外。

    在主带内的小行星,依照它们的光谱和主要形式。一般分成三类:碳质、硅酸盐和金属。

    这次陈新看上的,就是一颗天文代号为玛蒂尔德以铁镍为主的小行星。

    此时。玛蒂尔德号小行星正沿着亘古的轨迹,跟随着浩浩荡荡的小行星大部队,环绕太阳做公转飞行。

    从这里看,太阳已经变得和垒球一般大小。阴冷的光线透过舷窗,照进梦想号的驾驶舱内,感觉不到丝毫的暖意。

    梦想号飞船原本张开的光帆不知何时已经收敛了起来,飞船尾喷口的蓝焰正缓缓熄灭,梦想号依靠自身的惯性,和玛蒂尔德号小行星保持并行速度。

    玛蒂尔德号小行星长6.4公里,直径2.8公里左右,它的质量仅为2.9*10^9吨,远不能使其达到流体静力平衡。因此,玛蒂尔德号外表呈现出两头大,中间凹的哑铃状。

    玛蒂尔德号的密度相对均匀。身材也较为匀称,这也是陈新选择这颗小行星的原因之一。

    “梦想号”飞船上的姿态发动机缓缓启动,梦想号有如一片轻盈的羽毛,缓缓降落在玛蒂尔德号上面。

    由于玛蒂尔德号的引力非常有限,梦想号不得不从机腹下方伸出四个探头,高速旋转着。深深地钉入玛蒂尔德号内部,将梦想号与玛蒂尔德号牢牢固定在一起。

    变成一堆液态金属的钢镚无声无息地从梦想号空天飞机上坠落下来。直接渗透进了玛蒂尔德号的内部。

    从月球到小行星带,一个月的航程显得有些漫长,但陈新和钢镚并没有闲着。

    他们针对玛蒂尔德号小行星的特点,在计算机上进行了大量的模拟和计算。

    想要在三年后让地球和玛蒂尔德号顺利会师,就必须对玛蒂尔德号上的轨道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