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能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企业当家人主动上门争取挽救企业的机会,在八十年代的国企中也算是个不大不小的异类了,应该还有抢救价值的。

    梁远把源于前世的情绪扔在一边,问道:“老苏,你们做技术评估了没有。”

    拍了拍手中厚厚的报告梁远说道:“这里大部分篇幅都在说计算机联锁系统如何如何先进了,在技术上没什么参考价值。”

    “我们做过一个简短的模拟,若想构建全路的计算机联锁系统,单铁路信号机和电动转辙机所需的芯片就会超过千万片,若再加上车底、机头、运转、电务等部门,最终市场有多大我也说不清楚。”

    “不过从技术层面上来说,铁路所需的这套系统没什么难的,除了少量用于数据汇总的高性能处理器我们解决不了外,剩余的99%,现在的芯片实验室都可以解决,问题在于整套系统的整合和调试,哪怕是修建一段示范线路,整套系统里也包含了数万甚至上百万芯片,保证这些芯片在一个网络里不起冲突,安全稳定的运行这才是最难的。”

    “昨天那个火车沙盘,才四列编组,我们昨晚系统进行系统调试时,光bug就找出来近百个。”

    梁远把手中的资料卷成了一卷,轻轻的敲击着沙发的扶手,想了片刻笑着说道:“差点被老苏骗过去,老苏你就直说,这活其实是个苦力活,纯技术难度没多高,主要在于人手不就得了。”

    苏良宇哈哈一笑说道:“我不说,小远不也一样猜到了。”

    “这个项目若是打算发展下去,下一步应该是大批的招聘计算机民工了吧。”梁远笑着说道。

    “计算机民工?”苏良宇疑惑的复述了一遍。

    梁远拍了拍脑袋,才想起来ti民工和码农们至少需要15年才能登上历史的舞台,现在能干这一行的可是凤毛麟角,结结实实的属于高科技人才。

    “计算机农民工。”梁远解释了一句。

    “哈哈,小远这个比喻倒是很恰当。这个项目需要的创造性思维属实不多,工作性质到是和按部就班的建筑工人很像。”

    “老苏,说吧,这项目需要多少人,多少经费,我认命了。”梁远笑着说道。

    “小远,真的要搞?”苏良宇重复的问了一句

    “恩,我小叔也该和你说了,东北机车厂打算生产燃气轮机车,这个项目在全世界都很罕见,我们没有国外的道路可以借鉴。”

    “而且就算燃气轮机车开发成功,除了用在那条传说中的青藏铁路具有优势,在平原地区应用时,在燃油经济性方面比柴油机头差很多,指望燃气轮机车从技术上提升燃油经济性至少需要五到八年的时间,这么长时间变数太多了,燃气轮机头很容易被边缘化,一旦被边缘化,哪怕后期取得技术突破,也不能打破已经固有的格局了。”

    苏良宇听梁远说完沉吟了片刻说道:“小远,你是打算通过开发新一代铁路信号控制系统,把燃气轮机车硬性的捆绑到整个系统里是不是?只要我们完成了部分区域的计算机联锁系统,和列车编组、机头形成互动,将来铁道部就算想推广电力机头,也要考虑整套系统的兼容性问题。”

    梁远轻轻的拍了拍了沙发的扶手说道:“老苏,你也不懒嘛,基本接近天才水准了。”

    “我们把新型信号系统推广的的越普及,优势地位就越大,到时候无论哪个国家的机头进来,只要想加入到铁道部的信号网络,首先得通过我们这一关,到时候我们随便打个喷嚏,光系统的兼容性就能折腾他一年两年的,只要这五、六年局面一直保持着胶着状态,等我们在技术上搞定燃气轮机车后,才是浑水摸鱼的好时候。”

    苏良宇看着梁远边说边兴奋的挥着手,无语的摇了摇头,心中却万分不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