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3/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点突破,而且有别于一战前期常见的突破后两翼展开,从多个突破点突破后的德军并不展开,后续部队从突破口涌入后向俄军防线侧后方向不同纵深进行包抄,在运动中将兵力展开,并且和相邻突破点同样进行迂回的友军相向运动,相向运动的部队相互接应,在战场上形成多个多层次的浅层穿插,最终将被穿插的俄军分割包围。     这种战术在某种程度上算是布鲁西洛夫攻势的变种。     布鲁西洛夫攻势是全面进攻,一点为主,多点突破,突破后浅层穿插的机动战术。相比于受限于一战时期部队推进能力,后勤运输能力等等限制下实际上只是看上去很美的施利芬计划的纵深穿插,布鲁西洛夫攻势实际上才是一战最有效的步兵突破战法。     要不是1916年的俄军素质太差,命令的执行效率太低,布鲁西洛夫攻势本来有机会直接将近50万德奥联军彻底打崩,甚至动摇同盟国在东线的整个战场局面。     可以说布鲁西洛夫攻势是沙俄时期留下的最宝贵的军事思想,之后苏联的大纵深理论也深受布鲁西洛夫攻势思路的影响。而二战乃至冷战时期的苏军地面力量的进攻方式都还有着布鲁西洛夫攻势思路的影子。     苏德战争中期苏联转入攻势后的初期高伤亡率也和其布鲁西洛夫攻势中突破以步兵为主,其他力量为辅的思路有关。导致初期苏军装甲力量只是作为突破的矛头使用,而步兵依然是突破的主力。     而随着苏联装甲力量的不断增强,这种思路也没有变化,只不过步兵变成了机械化步兵,成为了装甲力量的一部分而已。     而此时德军使用的变种布鲁西洛夫攻势至少在约亨看来以一战的条件已经趋于完美,空中轰炸,弹幕徐进,突击队战术,突击炮运用,巨大的通讯优势,加上德国军队的高素质,欺负东线的俄国人,在正面进攻中的摧枯拉朽也是在常理之中的。     当然用来包抄的两翼是有风险的,口袋关不上怎么办?被从华沙赶来的俄国第9集团军夹击怎么办?所以关上的口袋底一定要厚,而负责当这个口袋底的就是马肯森和法尔肯海因的两个集团军。     也幸亏此时德国东部领土的特殊形状,伸出去的东普鲁士为马肯森的进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将大半个东普鲁士南部重新纳入德国掌控之下为已经属于纵深穿插范畴的南下包抄行动避免不少问题。     而法尔肯海因的第5集团军此时的问题就比马肯森大的多了,从地图上看,打出一记右勾拳的第5集团军的需要推进的距离比第1集团军要长的多。而且波兰境内的铁路交通线是从华沙向外辐射出去的,第5集团军的推进路线上,铁路线可不像第1集团军那样顺畅。     所以一战情况下的纵深穿插遇到的问题基本上第5集团军都会遇到,如果不是正面战场上正在展开的赫岑多夫第2集团军背后还有第3集团军这个预备队,必要时可以投进去进行一次纵深穿插打通第2集团军和第5集团军之间的通路,否则第5集团军的包抄作战几乎可以称得上是莽夫行动。     不过至少到目前为止,还一切顺利。虽然没有表现出来,但是约亨其实也是松了一口气的。     松了一口气的约亨也有了心情和陆军总参谋长开个小玩笑来打破之前凝重的气氛了。     “陆军总参谋部的食堂里也满是战场的味道。”约亨艰难的把口中的食物咽下去,紧接着喝了一大口清水来冲淡口腔中的味道后开口调侃到。     虽然约亨当了快50年的德国人,但是却并不护短,德国菜不入流,上不得台面,中欧菜系里数得着的,也就是匈牙利菜。     在约亨原来的时空中,进入二十一世纪后的德国在吃上面也是乏善可陈的,联邦德国搞过一次各个州特色菜的评选活动,结果大部分州的特色菜都大同小异,而个别州甚至连个特色菜都选不出来,得拿甜点出来充数,还有更惨的只能拿本地产的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