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孙策失败后张勋便率领十万大军赶向徐州。
夕阳西下,很快一轮圆月高挂在天空,张勋下令部队开始就地驻扎,月光银灰洒下,在大帐内休息的张勋脸色却异常沉重。
他已经得到消息,刘澜率十万大军抵达梧县,并与关羽汇合,纪灵因此而驻扎防御,他啊能理解纪灵的担忧,怕冒进被歼,所以步步为营,只是这样一来对士气是极大的打击,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纪灵不会不明白这个道理,可是他还是选择了一个最保守的策略,有兵力出于劣势的原因,但根本还在于第一仗失败折了荀正让他对攻打徐州失去了信心,可是第二战的胜利,却让他重拾信心,但更多的信心还是以防御为主,等着关羽主动来攻,使得占据主动的他彻底变成被动,就这一点来讲,他虽重拾信心可同样说明开战之初十足的信心已经彻底动摇了。
也许他现在比任何人都期待着自己到来,也许他从一开始就并不愿意短时间内两次攻打徐州,可同样不管是他还是纪灵都明白,与徐州一战不可避免,迟早要打,晚打不如早打,不管寿春的情况如何恶劣,这一仗必须要抢占先机,不能留给徐州太多的时间,这就是他们的一致看法,与阎象不同,因为时间耗得越久,对寿春就越不利。
多年前有一场声势浩大的战斗,发生在北方,是以公孙瓒袁绍为主参与的冀州之战,可在同一时间,在中原大地同样发生了一场规模极大的战役,虽然就规模声势无法与冀州之战相提并论,但他却左右了中原众多诸侯的走势,这一场战役被称作匡亭之战,这一战参与战斗的诸侯众多,并不比冀州之战差分毫,但世间人的焦点却始终都集中在北方公孙瓒与袁绍两大北方豪强身上,可这就不由让众多人奇怪了,为何匡亭之战并不为世人所知晓呢,其实匡亭之战归根结底不过依旧是二袁争霸的一个缩影,虽然最终是以同为北盟的曹操、刘表取得最终的胜利,却始终无法与冀州之战失败的袁绍相提并论。
而这一仗的开端,则要从讨董之后说起,当时后将军袁术占据了南阳,所看重的就其富饶与人才汇集,再加上讨董之前荆州刺史王睿、南阳太守张咨纷纷被孙坚所杀,这么富饶而且没有主人的南阳郡岂能不被他所觊觎?
可是在袁术觊觎南阳的同时,另一人也在觊觎着富裕的南阳郡,这人就是在讨董之际,被朝廷册封为荆州牧的刘表,他单人独骑入荆州,凭借冀州氏族的支持最终坐稳了荆州牧的位置后来更是杀了江东猛虎孙坚。
当他彻底掌控荆州七郡中的六郡之后,想要彻底坐实荆州牧,势必会将目光转向被袁术占据的南阳,两人自然便会起冲突,有矛盾。但是刘表绝不似演义之中那么一无是处,他做了一件出人意料的事情,非但没有发兵进攻袁术,反而还向朝廷上表,
举荐了袁术为南阳太守。
这是让无数人目瞪口呆的事情,没人明白刘表打着什么盘算,难道他已经放弃了?其实并没有,他在做的一件事,很简单的一件事。
将欲去之,必固举之;将欲夺之,必固予之。就是这么简单,而从其之后的表现这一切更是一览无余。他暗中加了入北盟,这是完全符合自身利益的选择。
联袁绍攻袁术,符合他远交近攻的准则,而彻底收复荆州七郡之地更符合刘表集团乃至荆州氏族集团根本的利益,可要对付声势强大的袁术,这天下就只能借助袁绍的力量。
所以,当冀州开战之际,南方率先出手,先是刘澜龙骑军驻守高唐、关羽、单经屯平原,陶谦屯发干,公孙瓒出幽州,袁术北上陈留,屯封丘的情况发生。
紧接着,北盟的袁绍做出应对,曹操击术,刘表果断出兵断其粮道,并与曹操联合,共击在匡亭屯兵的袁术大将刘详,袁术援救,结果被大败,被迫只得退保封丘,曹操追击,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