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较起真来,一个成建制的军队没有统兵大将也是搞笑。
刘曜并非没有想到这一点,之所以迟迟不立独领一军的将领,原因有很多。
首先,他要考虑寒门与士人之间的平衡。
别看现在他下面那些人都老实安分的很,那是因为还没有涉及到利益之争。
义军建制一旦树立起来,有了职务高低等级之分,士人和寒门对于权力的争夺就会开始。
其次,独领一军的将领除了具有领兵的能力之外,还要能服众,让士人与寒门都找不到足够的理由反对。
否则的话,兵不服将,将令得不到执行,刘曜立的将军就成了笑话,而刘曜本人也就成了笑话。
这种情况,是刘曜和心腹之人都不希望见到的。
再其次,那就是刘曜现在能用的将领,实际上除了班通、虞玉、皇甫嵩、朱俊之外,真的找不到更合适的人选。
班通是定远侯班超之后,打小就专研文韬武略,尤其钟情于领兵作战之万人敌术。
他在刘曜麾下十几年,统领郡县兵也好,训练新兵也好,都表现出了很强的统军能力。
虞玉和班通类似,家中也是自祖辈就传承着为将之道,同样自少年时就学习统军之术。
这十几年,很多捉奴队员、保安队员的训练和选拔,都是虞玉配合刘传喜、刘传千两人在负责。
至于将门出身的皇甫嵩和天生就是将才的朱俊,刘曜身为穿越者哪里会不知道这两位大将的本事。
最后,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迫使刘曜不愿急着立将。
古代的军队,具有很强的个人风格,比如历史上著名的岳家军、戚家军、湘军等等。
由于不同的统兵将领,会制定出不同的规矩,练兵和统兵的方法与技巧也不一样。
这就导致了一旦换将后,新任将领必须立威来掌军的局面。
更加可怕的是形成强烈的个人崇拜,而演化成兵为将有的危险境况。
秦汉时期,除了拱卫帝都的军队是常备军之外,其他的军事力量由郡县兵和临时招募的义勇组成。
通常,朝廷会在战时授权将军统兵,临时征召各地郡县兵和义勇组成军队,战后立即解除将军兵权,并遣散士兵回归原地。
尽管在这种制度下,很少会出现兵为将有的危险局面,但刘曜身为穿越者,深知原时空历史的走向。
三国之初,董卓的西凉铁骑就是由原先的郡县兵、义勇、义从、私人部曲等,逐渐进化成了他的个人武装力量。
刘曜既然打定主意在军队建立之初,把各种潜在的危机扼杀在摇篮中,就不可能允许未来出现兵为将有的局面。
那么,军队的建制就需要刘曜亲自牵头整编,让士兵们知道他们虽然是义军,但效忠的对象是刘曜。
统一用“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作为主要的军规军纪,不存在因主将个人喜好而制定一些乱七八糟的规定。
统一用红色作战服作为军装,让义军各士兵形成强烈的归属感。
统一用“百姓”二字作为军旗,统一用军事单位的番号作为各自部队旗号,取消以个人姓氏为旗号,消灭个人属性。
因此,当义军的名号、建制、军规军纪等各种军事体制建立起来之后,刘曜才能安心的着手立将之事。
古代立将,为了树立统兵将军的威信,汉高祖刘邦曾经整出一套“登坛拜将”的典故出来。
刘曜自然是打算借鉴,所以才会派人去把校场上的各个擂台拆了,然后修建拜将坛。
傍晚,太阳还没落山。
百姓集团同福客栈。
二楼一包厢之中。
“师兄,你说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