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却说在梁武帝即位之初,派遣大军开发岭南,置设诸州郡,直拓展至海南。岭南之西高凉山一带俚人聚集,以俚洞峒主为首,俚族人习武好斗,多自立为王者,自相争斗,不愿意听从朝廷管治,被称为“南蛮”之地。

    梁武帝决定征服俚人,设置朝廷州郡。大臣徐陵谏道:“臣以为对俚人不必大动干戈?”

    “此话怎讲?愿闻其详!”梁武帝道。

    徐陵说道:“岭南冼氏名扬四海,汉未扶助南越王赵佗称帝的巾帼英雄冼夫人,更是遐迩闻名,家喻户晓!据闻高凉南越大首领冼辉耀,也在高凉一带,皇上只须恩威并施,向冼大首领晓之于理,他振臂一呼,何患俚人不从?”

    梁武帝大喜,于是发兵挺进岭南,说动大首领冼辉耀相助,大首领顾全大局,率众为朝廷宣喻圣旨,所到之处,纷纷响应。梁武帝即于高凉山下置高凉郡,兼置高州。史称“梁讨平俚洞置高州”即此故事。梁武帝大加封赏冼氏,冼氏长子冼挺被封为大将军c凉州刺史,保境安民。

    梁武帝委派冼氏驻军俚洞一带,镇守高凉,保境安民。后来,冼氏喜得千金,冼氏夫人唐月华先后生下二女,长女取名英,次女取名杰,长女冼英后来长成威震四方,扬名天下,保境安民的巾帼英雄,传为佳话,她便是书中所说的南北朝年间的“冼夫人”。

    就在冼夫人出生一年后,梁武帝筑淮堰失败,水灾殃及岭南大小河流一带,俚洞村庄也被水淹大半!冼辉耀带领当地民众抗洪,安排上高凉山避祸。因俚洞地势较低,不利于驻军,冼氏于是迁往高凉山之麓,据传至今其旧址尚在。

    再说梁武帝水淹寿阳阴谋不攻自破,自招其祸,惨遭失败,北朝胡太后闻报大喜,优赏李平,继续增兵守城。梁武帝入侵北朝阴谋失败,无计可施,再不敢小瞧北朝。而北朝则看清了南朝的狼子野心,随时准备作战,开始大规模征兵入伍,招兵买马,以备对付南朝。

    南朝的陶弘景先生是朝廷元老,后来退隐山林,隐居茅山,自号“华阳陶隐居”,潜心钻研学问,著书立说。他年少时就被齐高帝慧眼识英才,拜为诸王子的侍读郎官,齐高帝驾崩去世后,他也从此退隐山林。

    梁武帝深知陶弘景博学多通,忽然感到人才难得,决定亲自去请陶弘景出山,辅佐梁武帝,为国效力。

    茅山,乃江苏境内道教名山,道教上清派发源地,陶弘景就是上清派祖师。相传西汉景帝时期,有茅氏三兄弟上此山修道,济世救民而得名。

    茅山高耸入云,远望去峰峦叠嶂,云雾缭绕,犹如苍龙盘踞,壮观秀丽。近看林木茂盛,奇岩怪石林立,溶洞幽深,绿竹迎风,松林如海。上有大茅峰c九峰c九霄万福宫c元符万宁宫c十九泉c喜客泉c二十六洞c二十八池等胜景,灵泉c曲涧c溪流等等星罗棋布。传说陶弘景在“龙池”畔修练,“丹井”供其炼丹之用。

    陪同梁武帝而来的有侍从数人,还有大臣徐陵,为他作解说。徐陵出身书香门弟,宫廷文人,博学多才,为梁武帝所器重。

    来到茅山,梁武帝远远望见亭台楼阁间,先帝齐高帝挥毫所书“华阳陶隐居”石刻朱红色数字隐约可见,便知是陶先生居所。

    二门童迎接梁武帝一行,称师父进山听松涛未归。原来,陶先生喜欢听茅山松涛之声,称其妙如仙乐,闻之如身临仙境一般,

    茅山上松林似海,林自能生风,终日不止,林海风涌碧波般层峦起伏,于是涛声传出,悦耳有如仙乐之天籁之音,沁人心脾,使人心旷神怡。陶先生素喜游山玩水,吟风弄月,寻仙访药,闲来爱入松林间欣赏松涛声,自娱自乐。

    陶弘景年轻时得到一部葛洪所著《神仙传》一书,如获至宝,手不释卷研习,深受影响,自觉他习了《神仙传》后,能通神求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