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最快更新水浒逐鹿传最新章节!     …     入冬以后,京东路一带盗贼蜂拥而起,北方各地形势突然变得严峻起来。     这无疑让本就难过的大宋国,更加雪上加霜。     蔡京一党趁机吵嚷,白时中与李邦彦名望太轻,担当不了宰相大任,无力压服天下,他们呼吁请蔡京重新出山。     宋国现在面临的最迫切的问题就是,国家没钱,而且到处都需要用钱。     更为关键的是,会搞钱的王黼已经被赵佶拿下了,剩下的白时中、李邦彦、蔡攸等人,溜须拍马样样在行,让他们搞钱就一块白瞪眼了。     这不禁让赵佶想起,当初蔡京在位时,他随便挥霍的幸福日子,进而动了重新启用蔡京为相的念头。     朱勔此时很得宠,当初他父子逼反东南民众一事早已翻篇,赵佶对他的宠信尤胜从前。     见赵佶有意复启蔡京为相,跟蔡京一直很亲近的朱勔力劝。     于是,宣和六年十二月,赵佶给蔡京写下一份手诏:“朕执权乘要,以正主道,赋事图功,责在大臣。比年以来,任非其人,政失厥中,明发怵惕。念我烈考之谟训,修革蛊弊,庶几持循,肆命近弼,置司讲议。太师致仕蔡京辅朕初,载诞著硕,肤属闵劳,以官职之事,即安里闾宪,其言行尚有赖焉。《》不云乎:‘询兹黄朆,则罔所愆。’京可兼领讲议司,听就私第裁处,仍免签,毋致勤劳,以称朕贵老贪贤之美。”     就这样,蔡京重新出山,兼领讲议司,仍领三省事,五日一赴朝请,至都堂治事,又一次登上了大宋的政治舞台。     蔡京第一次任相是崇宁元年七月,那年蔡京五十六岁,赵佶二十一岁。     当时,大宋正面临着两条道路的选择,要么走改革之路,要么走保守之路,新党与旧党为此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刚执政不久的赵佶,迫切想有一番作为,于是他毅然选择了“绍述父兄”即走改革之路,并选择蔡京作为首辅大臣。     蔡京对赵佶的知遇之恩感激涕零,决心尽死以报。     蔡京上台后,迅速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崇宁变法热潮,国家面貌很快就焕然一新。     可崇宁五年二月,任相不足四年的蔡京因专权而被赵佶罢相。     当时,蔡京虽然相位已退,但他在朝内精心构筑起的人脉关系还在。     因此,仅仅十个月后,即崇宁五年十二月,蔡京便复出,第二次任相。     一直到大观三年六月,又有不少大臣弹劾蔡京专权,以至于赵佶也开始讨厌起蔡京,遂蔡京二次罢相。     那年蔡京已六十三岁,他以为自己从此可以告别政坛了——当时,他虽然已经下台,但仍不断遭到政敌的攻击,因此,他被迫离开东京,到杭州居住。     政和二年二月,蔡京忽然接到赵佶御笔手诏,历数蔡京之功,并召蔡京回京。     蔡京喜出望外,举家又迁回东京。     四月,赵佶在内苑太清楼宴请蔡京,让亲王作陪,令蔡京感动不已。     五月,赵佶下诏,令太师蔡京落致仕,三日一至都堂议事。     于是,蔡京第三次出任宰相。     蔡京那次出任宰相,时间长达九年。     那九年,是蔡京人生最辉煌的时期,也是宋徽宗时代最辉煌的时期,甚至可以说是整个北宋最顶峰、最鼎盛的时期。     蔡京第三次罢相,与收复燕云战略有关。     赵佶刚开始启动“联金灭辽收复燕云”这一战略时,蔡京是极力赞成并积极推动的,但后来他的态度慢慢发生了转变。     蔡京的态度之所以发生转变,一是因为他对童贯总是越过他单独向赵佶奏禀不满,二是因为他意识到了大宋的孱弱以及边境并没有做好打仗的准备,害怕冒然挑起战争,会出现难以预料的后果。     有一次,赵佶在禁中曲宴宰执,酒酣后大家一起泛舟。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