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处理了程增盛之事后,程翰继续与裁缝师傅们讨论制衣的各种问题。

    “熊师傅,你们用的尺子怎么都不相同?刻度好像都不一样呢?”程翰问了一个白痴的问题。

    他发现裁缝师傅们用的尺子刻度都不一样,偏差有大有小。

    “这,少爷,我们一直都是用这样的尺子量衣服的,没出什么问题啊!”熊明青几个裁缝师傅有点不理解的道。

    “你们各用各的尺子,在手工制作时候,标准不一,现在还没出太大的问题,等到工业化机器大生产后,就会出问题了!”

    “少爷,什么是工业化?”

    “”

    二千多年前秦始皇统一天下后,规定了度量衡的统一问题,那只是名称上的统一,手工制造出来的量器,都存在误差。

    工匠们用的尺子,各种量器都是自己动手制作的,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制作标准。没有统一制作尺子的机器和作坊,做出来的尺子也就有了外形差别和精度的误差。

    手工制造的产品,都是靠个人的技术与经验。度量衡不能做到标准化,造出来的东西就大小不一。各种零件不能互换与通用,也制约了大规模生产的可能。

    后世工业化机器大生产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标准化。后世为什么能做到流水线生产,就是标准化已经建立起来了。想象一下,一堆零件大小不一,如何组装得起来?

    程翰把流水线的概念,用简单的形象比喻讲解给裁缝师傅们,这些师傅们倒是听懂了,也觉得这样的生产模式的优越性。

    但他们对这个模式没有太多热情,新生事物和旧有思维的碰撞,没那么容易就能够让他们接受,习惯的改变是需要时间的。

    这些裁缝师傅们舍不得丢掉自己精心制作的尺子等量器,也不怎么习惯这种新的分工模式,程翰是b一ss,他们只能听从,努力去改变自己的习惯。

    程翰和裁缝师傅们说了这些度量衡的问题,需要把它们统一在一起制作,今后大家用尺子,只能用程翰让人统一制作出来的尺子。

    由程家统一提供给他们用,不能用自己制作的尺子。大家按着同一个标准裁剪衣服,才能做到一个码数的衣服大小一样。

    程翰引用的流水线生产模式,让他们分工合作,各自负责一块,做到提高效率。

    交代完了这些东西,程翰就打发裁缝师傅们回去了。

    派去监视程增盛的姜田一已经在门口外面等着程翰。

    裁缝师傅们一回去,姜田一就过来程翰身边,小声禀报道:“少爷,程增盛出城去了,是从东城门出去的!”

    “出城了?这是要干什么?”程翰疑惑道。

    “不清楚,他的小舅子与之同行,并为他驾车!”

    “好,我知道了,你先下去吧!”程翰沉凝片刻道。

    “是,少爷!”

    程增盛出城,八成是去京城了,应是搬救兵去了。

    “有财,你们去准备衣服与干粮,咱们要出远门一趟!”

    “是,少爷!”在身边的三个狗腿子回应道。

    得知程增盛已经开始到京城去的时候,程翰让程有财三个狗腿子去秘密准备几套黑衣服,和几套干净的衣服。另外还要准备武器和干粮。

    程有财三个不知道程翰要做什么,瞧这些要准备的东西,明显是有要事发生。黑衣,武器,这些是用来干什么的?

    他们隐隐猜出程翰要去干什么,只是不敢确定。他们都有点兴奋,能出去总比待在程府中好。

    他们也没问,默默的去准备这些东西。程家什么都不缺,很快他们就准备好了这些东西。三个人都背了一个小包裹过来,连程翰的都给他准备好了。

    程翰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