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栈休息了一晚,第二天两人骑着上毛驴晃晃悠悠地出发,李志常小跑着跟在后面,好在毛驴的速度并不快,李志常勉强倒也跟的上。
一路上,小葵又学了新歌:“小毛驴,蹄朝西,驼着唐三藏跟着三徒弟,.......”
一个时辰过去,李志常累的气喘吁吁,汗如雨下,犹自倔强地咬着牙,强忍着不发一言。
两个时辰过去了,李志常面色发白,体能明显已到了极限,但仍一步一步地迈着双腿,似乎随时就要倒下.
三个时辰过去了.......
半天过去了.......
李志常步履蹒跚,像是七八十岁的老太太,却仍远远地缀在后面。
杨旭心中赞叹:“真是好毅力!”拍了拍驴子脑袋,放慢了速度,待李志常追上来,忽然歌道:
“上体较直重心升,支撑之腿三关伸。
摆腿之膝应放松,碎步前进体正中。
后蹬用力三关直,前摆扒地要积极。
上体正直微前倾,摆臂协调而有力。
.......”
这是杨家枪中步法的口诀,不是什么高明的心法,只是一段炼体的技巧,但在这连工匠都敝帚自珍的时代,穆阳如此做法,实是个异类。
李志常虽然憨厚,却并非是真傻,他自幼随父亲学习修鞋,便常听父亲叮嘱不可轻易告诉别人。这公子将这心法传给自己,这着实是一桩天大的恩情,当下不敢辜负,牢牢记下,并运用在动作中。
经过一个时辰的调整,李志常逐渐掌握了动作要领,本来疲惫到极限的身体竟为之一松,凭空生出了一股力气向着全身涌动,跑起来时就如平日走路一般,连喘息都平息下来。
这时,只听杨旭又道:
“运气上升昆仑那家娃娃六岁就有这么高的武功,而且还吃人,不是精怪是什么?”
杨旭道:“你这么一说,我倒真像见见这山中精怪了。”
大娘摇了摇头,感慨了下现在的年轻人真是越来越听不进去劝说了,道:“昨日也有五六个年轻人像你这般说,今天早上,我看到就剩下几件带血的衣服挂在树梢上!”
杨旭笑道:“那这精怪想必是吃饱了回去睡觉,我们再进去应该没什么危险。”
大娘脸色微沉:“总之该说的我都说了,你们要去不去都随便你们了,年轻人不吃点亏就不受教训。”
大娘说完摇了摇头就进了酒楼,杨旭还以为她是进去吃饭,却没想到大娘脚步一转拐向了酒楼后厨,酒楼掌柜向前迎接,道:“夫人,你怎么来了?”
杨旭顿时哑然失笑,看来无论是在哪个世界,套路都是无处不在。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