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的cāo行。
某年春天,大禹王的女儿出门游玩,经过一个叫仪狄的人家门口。仪狄是个酿酒师傅,手艺在当时来说应该是一流的,加上那时候环境好、无污染,各种材料也都是纯天然的,这酿出来的酒便透着些不同凡响的味道。
当时仪狄看是大禹王的女儿来了,本着推销自己手艺的想法,就将自己精心酿造的好酒给她品尝。大禹的女儿一喝这酒,顿时生出“一杯在手、别无所求”的感觉,身心俱是舒畅无比,喝了还想喝。
于是,大禹的女儿就把仪狄请回去,请他给自己的父亲大禹酿酒。大禹喝了仪狄的酒后,同样感觉到了那非同一般的感觉,当真是一杯在手,天下我有,好酒!当真好酒!于是大禹就多喝了几杯,喝着喝着,不知不觉就醉了。
这一醉,醉了整整两天。等到酒醒之后,大禹猛然觉得这事不对,整整两天啥事也没办,实在是误事,这对严格要求自己的大禹来说是难以接受的,于是他立刻做出决定:戒酒!并且还说:“酒虽好喝,但能误事,作为一个有cāo守的人绝不能沉溺于其中。”
这便是历史上为cāo守发布的第一道戒酒令。
为cāo守能戒酒,为淡泊能辞官,陶渊明在行为上一点不逊色于祖先。
东晋时期,大诗人陶渊明经他叔父推荐,当上了彭泽县的县令,到任八十一天时,碰到了浔阳郡督邮。都说小官屁事多,这位督邮便十分傲慢地对陶渊明说:“洗洗干净,整好衣冠,出来迎接本大爷。”
陶渊明本是恬淡xìng子,官场上这种迎来送往、拜谢长官的事情,让他深恶痛绝。每次不得不参与这种应酬的事,都让他觉得心里压抑得很。这次的经历,陶渊明说出了一句千古名言:“做人岂可为区区五斗米而折腰啊!”“五斗米”就是他作为一县之长的工资,为了一点工资,累心成这样,太不值了!
不久后,陶渊明彻底厌倦了官场上的尔虞我诈,便毅然决然地辞官回家,过起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
守身与养心,是塑造人格道德的重要方面,应该严谨严格。既然严谨,那么任何有害于守身养心的事情都要谨慎,要毫不犹豫地将其戒除掉、抛弃掉,千万不能犯了一时心软的毛病。所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道德cāo守毁于不谨,唯有一丝不苟地严格要求自己,才能真正完成修身养心的目标。
第七节 贫不必自寻烦恼,恃强乃自取灭亡
老祖宗说话
守分安贫,何等清闲,而好事者偏自寻烦恼。持盈保泰,总须忍让,而恃强者乃自取灭亡。
保有本分安贫乐道,这是何等的清闲态度,而有些喜欢惹是生非的人,偏偏要自寻烦恼;守住富足与安泰的日子,应该凡事多多忍让,那些恃强凌弱者,其实是在自取灭亡。
过来人的故事
有两户人家相邻而居,一家贫穷,一家富足。原本两家日子都还过得去,却各自因为小事而招来祸端。
贫穷的一家姓张,世代耕田为生,虽然日子一直过得紧巴巴的,但还不至于饿肚子。张家的女主人因为长时间过着这种清贫的日子,久而久之便心生不满,总想着能够有所改变。
后来,张氏不知从什么地方听来这么一个消息,说是麻布过一段时间会短缺,家中最好存下一些来,免得到时候换不到。张氏觉得这是一个赚钱的好机会,穷苦了那么久,总算是老天爷开眼,送了这么一个大好机会到眼前,这可真是风水轮流转,好运到我家啊。
于是张氏也没跟人商量,兴冲冲地就将家中的所有存粮全部换成了麻布囤积了起来,就等着它价格高涨起来的时候好一举卖出去,赚它一笔。
谁成想,人算不如天算。十天、半个月过去了,麻布的价格却像是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