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想了想,说道:“启禀陛下,微臣已经想好计策退敌。陛下勿忧。”
朱由检虽说昏聩无比,但对于袁崇焕的话还是听得出来的。他心里明白,你丫这是在糊弄我。
袁崇焕这一次战斗也损伤了数百人,他向朱由检诉说,要求自己与满桂一样进入广渠门内,守卫广渠门。
崇祯皇帝心中冷笑:“我让你剿灭金贼,你却忽悠我。你驻扎到广渠门内,还如何剿灭金贼。”
“爱卿确实辛苦了。但是与金贼对垒,此番正是大好时机。如果你们进城,放过了这次机会,将来再要剿灭金贼,恐怕难矣。”
袁崇焕明白了朱由检的话中之意,低头不语。
十一月二十四日,皇太极由于德胜门、广渠门之战损兵折将,决定移兵南海子,歇兵三日。
十一月二十七日,皇太极再次集中兵力攻打左安门。左安门位于北京城东南,与广渠门最近,与德胜门较远。故此迎击金兵的重任就落在袁崇焕的肩头。
袁崇焕一方面在左安门列阵,挖壕与金兵死战。另一方面,袁崇焕悄悄派任守忠率领五百炮兵,拉了十门大炮悄悄地向南海子进发。
南海子俗称南苑,与左安门很近。不大会儿的功夫,任守忠的队伍就到了。
任守忠也是狠辣的角色,面对敌营,他下令可劲儿地给我往里轰。
炮声隆隆,火光冲天,金营被炮火炸得一片狼藉。
正在指挥作战的皇太极开始有些心虚。他急忙回兵大营。
袁崇焕等人在后面又是一阵疯狂地掩杀,金兵伤亡惨重。
皇太极无奈只得向西退兵。他拿不下北京,就挥师攻克良乡、固安,尽扫北京周围的乡镇。
十二月一日,袁崇焕正在北京城外的军营中休息。中军官来报,内廷派使臣来了。
袁崇焕闻言立刻起身:“速速有请。”
袁崇焕迎至辕门,发现来的是一个小太监。这位小太监年纪在二十上下,白净的面皮。
小太监冲着袁崇焕高声宣读圣旨,袁崇焕与祖大寿等人急忙跪倒领旨。
圣旨上的大体意思,是崇祯皇帝要和袁崇焕、祖大寿再次商议追剿金兵的大事。
宣读已毕,袁崇焕将圣旨供奉到香案之上。小太监与袁崇焕客气了几句,便走了。
祖大寿这几天左眼皮一个劲儿地在跳,他劝袁崇焕先不要进城。
袁崇焕作为蓟辽督师,圣旨已下,焉能抗旨。但是祖大寿却执意不肯前往,他总觉得有事。前几天,朱由检刚刚召见过,怎么现在又召见。关键是这位年轻的天子召见大臣也没有这样召见的。
无论是广渠门还是广安门,没有一个门愿意给袁崇焕手下的军兵开城。如今已经是数九隆冬,兵士们在城外苦巴巴地与金兵战斗,可是皇帝还是不同意在城内落脚。这让祖大寿又生气,又起疑。
袁崇焕见祖大寿执意不肯入城,便不再坚持。到时候见到皇帝,就说祖大寿病了,搪塞一下也未为不可。
袁崇焕来到城下,一个箩筐顺着城头慢慢滑下。
袁崇焕也是气炸了肺。自己身为堂堂蓟辽督师,两次大败金兵。按道理,城内应该敲锣打鼓,张灯结彩迎接自己。即便现在是非常时期,坐着箩筐像什么话。
但是此刻也不是讲理的时候,进了城再说吧。
进入紫禁城,袁崇焕发觉气氛不对。
今天满桂、麻登云、黑云龙和上一次都在,文武百官来得比平时都要齐。
只是崇祯皇帝坐在龙椅之上,气色不正。
袁崇焕施礼已毕,刚要站起身。
朱由检沉声问道:“袁崇焕,你可知罪?”
袁崇焕一听,有些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