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朱国彦见大势已去,用笔在墙上写下两行大字:朱国彦尽忠,张氏死节。朱国彦扔掉手中的毛笔,先杀了自己的夫人张氏,然后自己吻颈自杀。三里屯就此沦陷。

    皇太极见遵化与三里屯均告破,欣喜万分。他暗下一令,命阿巴泰、阿济格、济尔哈朗、岳托等在山海关至遵化一线,设下重兵,伏击袁崇焕。

    蓟辽督师袁崇焕。派走赵率教之后,袁崇焕还是不放心,他安排好山海关的防务之后,带着祖大寿、何和刚,率领两万军兵直扑关内。

    袁崇焕本来是想让赵率教协同遵化巡抚与三里屯总兵朱国彦共同守卫遵化一线,但赵率教的死让袁崇焕心痛不已。他决定率部直奔蓟州,希望在那里能够阻挡住金兵疯狂的脚步。

    再说守卫蓟州的有一位神奇的统帅,他的名字叫刘策。刘策并不是很有名,但官做得不小。之所以说他神奇是因为他还有特别的官衔:蓟辽总督。

    蓟辽总督的官职与袁崇焕蓟辽督师的官衔很相似,但管辖的范围不同。蓟辽总督的管辖区域侧重于蓟,也就是蓟州一带的防务,偏重于关内。而蓟辽督师是孙承宗首创的,主要负责关外辽东,立足于山海关。

    不过袁崇焕可以cha手并节制蓟辽总督的军务,而蓟辽总督却没有权利干涉督师。

    这一次,皇太极率军从龙井关、大安口、洪山口、马兰峪等地攻破明军数道关隘,统统属于蓟辽总督刘策的管辖之地。刘策听说金兵破关而入,吓得魂飞天外。他一方面向京城告急,一方面向袁崇焕求援。

    袁崇焕害怕中了金兵的埋伏,故此并未走赵率教原有的路线。他绕过抚宁、永平,走昌黎、滦州、丰润、玉田,于十一月十日这天,终于赶到蓟州城。

    袁崇焕的决定是正确的。皇太极设下的伏兵守了多日,连袁崇焕所率援军的一兵一卒都没有看到。

    袁崇焕在蓟州城歇兵一日,与刘策商议一番之后,传下十几道命令:

    袁崇焕首先决定切断金兵东边的归路。他命参将杨春守永平,游击满库守迁安,都司刘振华守建昌,参将邹宗武守丰润,游击蔡裕守玉田。

    袁崇焕随后决定切断金兵北归的路线。他命保定总兵曹鸣雷援助蓟州,共同遏敌,命宣府总兵侯世禄守三河,蓟辽总督刘策把守密云,掐断石塘岭、古北口、曹家寨、墙子岭等金军向北出关的必经之路。袁崇焕自率大军,以总兵祖大寿作先锋,驻蓟州居中调度策应。在蓟州城的四门安好大炮,阻击金兵的进攻。

    袁崇焕的行军路线大大出乎皇太极的预料。作为回报,皇太极的行动同样大大出乎袁崇焕的意料。因为袁崇焕刚刚表奏崇祯皇帝,言明自己一定会将皇太极的人马阻挡在蓟门。

    可是,还没有等崇祯拿到这封奏折,皇太极果断越过蓟州,分兵两路直取顺义和通州。

    北路军很顺利地拿下顺义,而南路军在通州遇到了明军顽强的抵抗。

    因为那里有一位皇太极的老相识孙承宗。

    孙承宗今年已经六十六岁高龄,如果按现在人的寿命来说,他还年轻。但在当时,他的年龄不算小了。自打被魏忠贤等阉党弹劾,孙承宗就回到老家河北高阳县,从此不再过问政务。

    可是皇太极破关而入,大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指向北京。这让崇祯皇帝如坐针毡,彻夜不眠。

    朱由检召集文武商议对策,讨论了半天也无一人拿出对策。最后,礼部右侍郎周延儒出了一个主意。他借嘉靖皇帝斩杀兵部尚书丁汝夔,明军士气立刻肃然一事提醒朱由检。

    朱由检接纳了周延儒的建议,直接把兵部尚书王洽给下狱了。

    可是把兵部尚书下狱了,并不能抵御金兵。周延儒再次上奏崇祯皇帝:“有一人可当十万金贼。”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