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这里我想简单介绍一下酌中志这本书。在明末时期,有很多名人出书。出于各自的政治目的,所以书里的内容各不相同。比如魏忠贤组织编写的三朝要典,王在晋编写的三朝辽事实录等等。但我觉得计六奇的明季北略,明季南略,刘若愚的酌中志最有历史价值。

    酌中志共二十四卷,手抄版本众多,后来的清抄本又被删改了一些避讳之词,所以流传至今的酌中志已经不再是刘若愚的原本。不过,据史学家分析,其内容应该不会有太大变动。书中记录了万历朝一直到天启朝,宫廷内部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后世对魏阉一党究竟干了什么,基本是依据酌中志这本历史文献的。

    刘若愚原名刘时敏,南直定远人。其家世袭延庆卫指挥佥事,父亲应祺官至辽阳协镇副总兵。

    后来,刘若愚家道中落,家中欠了很多外债。十六岁的刘若愚无奈,只得净身入宫。(不知是谁说他偶感异梦,而净身入宫,纯熟扯淡。)刘若愚天资聪颖,书法精湛、文采卓然,在后宫的一众太监中,属于佼佼者。就连李永贞如此狂傲之人,对刘若愚都青眼有加。

    刘若愚为人比较低调,除了执行魏忠贤、王体乾、李永贞等人命令,基本不发表什么言论。但是刘若愚也并非什么好人。对于魏阉打击报复东林党,刘若愚的态度是明确的。如果说王体乾与李永贞是策划者,刘若愚就是一个不折不扣,锦上添花的执行者。

    刘若愚写出的折本,让王体乾和李永贞看了都赞不绝口,让刘一燝、叶向高看了都胆战心惊。刘若愚并非是个毫无政治抱负的庸才。对于政治而言,刘若愚认为只有立场不同,没有对错之分。纵观历史,打击政敌,向来都是不择手段。所以,魏忠贤等人的所作所为并无本质上的错误。

    刘若愚也是一个对政治风向十分敏.感的人。朱由校病危,魏忠贤与客氏想要假借遗腹子之名,篡夺皇权的主意,刘若愚明显感到行不通。朱由校的皇后张嫣向刘若愚h.出橄榄枝的时候,刘若愚立刻转投张嫣的麾下。

    可是,崇祯皇帝并没有打算放过刘若愚。当初高攀龙等人的冤案,是李永贞亲自操刀,利用苏杭织造太监李实妄告黄尊素、高攀龙等人贪贿。起草罗织高攀龙等人罪名的正是刘若愚。

    崇祯重新提起此案,意图为东林党人pigfa。既然pigfa,当然要揪出主谋者。主谋是李永贞,参与者便是刘若愚。

    刘若愚被崇祯皇帝下旨发配到南京孝陵充军,军队是净军,又称阉军。

    天启七年十二月,崇祯皇帝看看四周,魏忠贤、客氏的子侄、亲戚都已经全部伏诛。魏阉五虎、五彪,死的死,抓的抓,宫廷内魏阉一党的太监首脑也都基本下野,对于自己的政权而言,基本算是稳固了。接下来,崇祯皇帝打算彻底清剿魏阉一党。因为,他知道,这朝廷内外,宫廷之中,还有不少魏忠贤的党羽。像什么“十狗”,“十孩儿”,“四十孙”,还有无数叫不上名字的魏忠贤的干子干孙,朱由检都不打算留着。

    朱由检罢免了内阁首辅黄立极,施凤来继任首辅。

    朱由检任命前南京吏部侍郎钱龙锡、礼部侍郎李标、礼部尚书来宗道、吏部侍郎杨景辰、礼部侍郎周道登、少詹事刘鸿训全部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参与机要事务。

    朱由检又任命曹师稷、颜继祖、宗鸣梧、瞿式耜等人为给事中,任命吴焕、叶成章、任赞化等人为御史,专门负责弹劾魏阉一党,并将魏忠贤、客氏及其党羽升格为谋逆大案。

    崇祯元年,朱由检命施凤来、张瑞图、李国等人主持拟定魏阉谋逆的名单。三人一见吓得浑身哆嗦。施凤来等人虽然并未直接参与魏忠贤的种种罪行,但与魏忠贤、客氏等人皆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难不成,自己还把自己写到谋逆名单的最前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