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3/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又有一个新的发展,比以前还好。不贞,那就不能再元了,就起不来了,公司是这样,个人也是这样的,事情更是如此,一旦方向错了,整个免谈,空忙一场。

    有了元、亨、利、贞的美德,才叫做乾卦。元、亨、利是自然给的,只有贞是人为的,人跟动物不同就在贞与不贞,动物没有贞。孔子对乾卦特别重视,因为只要我们将乾坤两卦搞懂,其他六十二卦都可以触类旁通,所以孔子特别地为乾坤两卦加上《文言传》。乾卦文言内容尤其丰富,我们要进一步了解乾卦的内涵,必须要把乾卦的文言看一看。所以我们下一集就要来谈谈:孔子《文言传》。

    第八集 孔子《文言传》

    孔子批阅《易经》韦编三绝,绑竹简的牛皮都被翻断了很多次。他对乾坤两卦的卦辞进行了详细的注解,留下了旁通四达的《文言传》。《文言传》中究竟蕴含着怎样的深邃哲理,何以被后世学者奉为“千古文章之祖”?包含着宇宙人生奥秘的“元、亨、利、贞”与儒家所讲的仁、义、礼、智、信,又有着怎样的内在联系呢?

    《易经》是谁创造的?它又是什么时候完成的?我们有两句话可以概括:人更三圣,世历三古。人更三圣是指:伏羲、周文王、孔子。但是真的是他们三个人完成了这么伟大的创作吗?我想不太可能。三圣只是一个代号,是一群人的代表,所以“人更三圣”告诉我们,《易经》是集体创作的,不是个人的创见。每个时代有很多人做《易经》的研究,然后把所有的功劳都集中在伏羲氏、周文王、孔子身上,这是我们中国人的作风。伏羲在上古,文王在中古,孔子在近古,所以叫做“世历三古” ,告诉我们,《易经》是经过很漫长的时间,慢慢孕育而成的,最要紧的是它经得起长时间的考验。

    《易经》分成“经”跟“传”两大部分:“经”比较简单,就是卦象、卦名,还有周文王写的卦辞、爻辞。“传”比较丰富,我们把它叫做《十翼》。翼就是翅膀,就是给《易经》加上了十只翅膀,让它更加有价值,更加有内涵。

    《十翼》实际上只有七种,不过其中有三种分上、下两部分,所以称为《十翼》。

    首先是《系辞传》,系就是把《易经》联系起来的,孔子写的《系辞传》,是《易经》全盘的大要,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概要或者导论,因为“经”分上经、下经,所以《系辞传》就配合“经”分上、下,即《系辞上传》和《系辞下传》。然后有《彖传》,彖辞是解释卦辞的,解释全卦的大要,上、下经各有彖,所以也分成上、下。接下来是《象传》,分成大象跟小象,解释全卦卦象的叫做大象,解释每一个爻的爻象的叫做小象。以上三种各分上下,就成为《十翼》的六个部分。

    除此之外还有:《说卦传》,专门解说八个基本卦的真正意思;《序卦传》,用以说明六十四卦为什么从乾、坤开始,最后到既济、未济结束,它的次序非常有道理,脉络也很清楚;《杂卦传》,对六十四卦不按照古经的排列方式,自己创出一套排列的次序。最后就是我们要介绍的《文言传》。《文言传》是孔子看到周文王所写卦辞非常精练,怕很多人不是很了解,所以特别加以解释,只在乾坤两卦有。

    《文言传》中,孔子解释乾坤两卦的“元、亨、利、贞”四德说: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

    元者,善之长也。善之长是什么意思?就是指人的元气,元就是开始,气就是我们平常所呼吸的空气。元气为什么重要?因为当人是胎儿的时候,在子宫里面是靠脐带呼吸的,只能吸收母亲体内的气,吸收不了外面的空气。可是一出生,脐带剪断了,婴儿就没法呼吸了,所以就哭,就开始练习用嘴巴来呼吸空气。可见人一出生就面临着生死关头,很多婴儿出生不久就死了,说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