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通就更神气了。
之后的晚饭,大家吃得也很是尽兴。刘宽见王冰对种植这些作物非常有兴趣,见她虽然辛苦,却日子充实,也是高兴。刘安告诉刘宽,王冰这一年多,都在刘家堡,经过大量实验,已经对育苗、种植、用肥、储藏等很有心得了。
刘宽自己对这些没有研究,但后世知识还是有些的,就连带比划、书写的给王冰讲了些自己知道的知识,尤其是一些吃法,比如地瓜干、地瓜、土豆馒头、面条、玉米粉、玉米煎饼的做法。刘宽心道,我没有种过,但我会吃啊!王冰听后兴奋异常。
“三师叔,您今后就负责教授和推广这些作物的种植吧,这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刘宽最后写到。王冰默默点头,眼含热泪。
当日大家在刘家堡睡下了。第二日,刘宽一大早把刘安叫来,“安叔,你派出尽量多的人,将周边各个村里的三老、种植能手都请到这里来,就说中午请他们吃饭。再安排人蒸、煮、烤、烧,准备大量的地瓜、土豆、玉米食物,我今天要向大家推广。”
中午来了二十多个农人,多是些年纪较大的。蓟候相邀不得不来,但众人都很是惶恐,奋武将军、蓟候突然请大家吃饭,是不是要加税啊?
张家堡的张五一个粗壮汉子,扶着他父亲三老之一的张老翁来的,站在一旁,一脸的不高兴。
刘宽看见大家都不敢出声,就笑道:“来来来,大家请入座,今天请大家来,没有别的事情,就是请大家来吃饭,谈谈农耕之事。”
大汉以农耕为本,众人听后心稍安,有人嘀咕,这年轻的侯爷怎么关心起种地来了?
刘宽见大伙看着桌上新奇的东西,不敢动筷子,就给大伙介绍起来,介绍完后,自己夹起一块红烧的土豆吃起来,并示意大伙尝尝。
大家见状,也就试探地尝了起来,张五吃了一块玉米,紧接着有尝了其他的,起身道:“侯爷,这些玉米、地瓜、土豆很好吃,从哪里得来?”
刘宽笑笑,走到王冰身旁,扶起王冰:“这位是道门仙长王道长,这些神物乃是王道长从昆仑山采来的。经过呕心沥血,多年的培育,已经适合百姓耕种了,这些作物富含人体所需要的营养,能作为主食,尤其难得的是产量极高。”
“既是神物,稀罕得紧,怎能高产?”张老翁问道。
刘宽知道现在农民主要种植的是黍米,也就是后世的大黄米,便问道:“请问张翁,现在黍米亩产量多少啊?”
张老翁七十五、六岁了,颤巍巍起身说道:“我幽州地贫,种植得法可亩产9石!”
刘宽不知道一石多少斤,一下子蒙住了。
刘通开口说道:“切,一石30斤,九石才270斤嘛。”
汉朝一斤和后世一斤不同,张老翁听刘通说话有误,当是童子胡言,也不在意。(一石是容积单位,网上说是粟米120汉斤,约为后世15公斤。权且这样吧。)
刘宽听在耳里,知道刘通喜欢读书,对这些了解不会有误,立马接口说道:“各位,保守地说,玉米产量肯定超过黍米,至于土豆、地瓜,我敢保证,亩产30石以上!”
刘宽知道后世地瓜、土豆都是几千斤的亩产量,尤其是土豆,五千、八千斤的产量都有,30石才是后世的900斤,于是保守地说了三十石,毕竟现在的农耕技术太落后了。
众人听后倒吸一口凉气,顿时沸腾起来,叽叽喳喳一片。
一会儿,张五起身,说道:“侯爷,俺不相信,俺种地20多年,未曾见过亩产30石!”
刘宽哈哈大笑起来:“这位兄台,可敢与我约赌?”
“怎么个赌法”张五应道。
刘宽离桌子来到几个桌子外围,对大伙抱拳说道:“今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