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天宝五年,在万里无云,风和日丽的夏天里,一个肩上搭着破旧行囊的褴褛少年,紧随在一个老人的身后。那少年长得眉清目秀,神清气爽。老人看上去六七十岁,由于年纪已经老了,身形虽然显得有些佝偻,但步子却十分地稳健,大步大步地走在前头。
一老一少穿过一片森林,徒步走到了一座山脚下,少年抬头远远地望去,却见一坐端正大气的古刹坐落在这青山绿水之中略显森严,正少年满怀激动地对着老人喊道:“师父师父!快看啊,前面就是金水寺了!”
“是嘛?”老人望着前方的寺庙,心里无数情感涌上心头,一股莫名的情感蕴藏在眉眼之中,眼光下,尽是数不尽的心酸曲折。
老人失神地望着前方的金水寺,不禁停下了原本就十分缓慢地步伐。
“师父,你怎么了?”少年十分不解地看着老人,老人缓过神来,抹了抹自己的眼角,摇了摇头说道:“没事,年老了,走不动了。明儿,咱们看看附近有没有人家,咱们上前去歇歇脚。不过这么多年过去了,也不知道这里变化了多少。”
“好的,师父。”少年应声回道,继续搀扶着老人又向前走了段路程,不远处,便看到了一户人家的模样。
“师父,快看,那里有户人家。”少年踮起脚尖,远眺着那户人家,只见得一个破落的茅草屋,急忙便向师父呼着,老人抬首望去,说道:“明儿,去上前打声招呼。这里都是师父以前呆过的地方,这里人也算是师父的同乡。不要莽莽撞撞地,吓着人家。”
“好的,师父。”少年领着老人向前方的大石走了过去,搀扶着老人坐在大石上:“师父,您就在这里歇息片刻,我去那户人家瞧瞧。”随后自己一路小跑,跑到那户人家门口。
那户人家虽然有些破落,但是四周用着篱笆围着搭成了一个院子,院子里有条大黄狗警惕着盯着少年,四周几只母鸡在地上捡着食,时不时地相互追逐,殴打。
少年抿着嘴唇眨巴了下晶亮的眼眸,他心里有些害怕,眼前这个破落的乡村小院没有人影儿,只有一条凶巴巴的老黄狗,远远听见了他走路发出的“吱嘎”声,还没见着他就呲牙咧嘴的蹬腿咆哮。“汪汪汪”
少年往后缩了缩身子,鼓足了勇气,怯生生呐道:“有有人吗?”
大黄狗依然对着少年狂吠着,少年心头的恐惧感冉冉升起,面对眼前的大黄狗不禁往后退了几步:“请问,屋子里有人吗?”
声音过了半响,屋里还是没有人答应,少年心里暗道:“难道这里没人?少年想了一想,看着眼前凶恶的大黄狗,立马转身离去,回到师父身边,反应了一下情况。
“明儿,你是说,这屋里面没有人?”老人有些不解,喃喃说道:“不应该,这里的风土人情我是再了解不过了。男人在外干活,女人孩子毕竟要呆在家里做些杂事。不对,不对,这里面肯定有些蹊跷。明儿,走,领我过去看看。”
少年领着老人走到茅草屋外,大黄狗看到老人老态龙钟的样子,上前了几步,俯下身来,正准备扑向老人。
老人怒视了一眼,口中谩骂道:“没眼见的畜生。”袖中掏出一块小石子,掷到大黄狗的身上,大黄狗应声倒了下来,躺在地上一动不动。
“师父”少年看到大黄狗倒地,心生怜悯,心中暗叹师父下手太重。
“明儿,你万般皆好,唯有心肠太软。唉,不似你那几个没出息的同门师兄,一个个心肠歹毒,阴狠手辣。哼。”
想到此处,老人叹了口气,转而欣慰地说道:“为师纵横江湖六十余年,今还有最后一个弟子给我养老送终,此生不复矣。”
老人看了看正在给大黄狗探气的少年,慈爱地说道:“明儿,没事的。我只是封住了这畜生的气脉,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