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贺一下,不醉不休!"等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后。袁卫慎忽然觉得腹内剧痛起来。他正不知怎么回事的当儿,只听高鹗和程伟元一阵"哈哈"大笑,才知上了当,后悔没有听张筠的话。
袁卫慎捂着肚子,问:"你们为什么要害我?"高鹗道:"小子,明知故问,有道是'朋友妻,不可欺',你怎么对我的如夫人心怀不规呢?!"袁卫慎满头流汗,挣扎着道:"你,你,你……"终于没再说出一句话。
高鹗命人将尸体悄悄埋到花园中。
第二年,即乾隆五十六年(辛亥,一七九一年),经过高鹗删改嫁接的《红楼梦》一百二十回萃文书屋活字本问世了。书刊行后,立即赢得读者的喜爱,从饱学的文人秀士到粗通文墨的家庭fù女都争相阅读。
张筠知道袁卫慎是被害死的,悲痛之下她将《金玉缘》手稿从高鹗处偷到手,然后做了一番整理,为纪念袁卫慎对自己的真情,她将袁卫慎写给自己的那首诗补进书内,将原来的那首(青鸟呼来落绣闺,聊怜天女漫疑凄,管他雀叱与莺转,耳畔惟闻飞燕啼)撤掉。又将书题为:西楼居士原撰。因为憎恶程高二人对袁卫慎的迫害,便将他们的名字也扯进来,希望后世之士识之,在书内注明:程伟元题名,高兰墅编次。她秘密将书以手抄本的形式流传到市井,又准备托其兄张问陶将《金玉缘》正式刊刻。谁料,高鹗发现了她的图谋,将她软禁起来,并令张问陶不得进府。张筠彷徨无计,不久郁郁而终。一代才女,就这样离开了人世。
后来,高鹗于乾隆六十年(1795年)四月被赐三甲同进士出身,著以内阁中书用。
数年后,有人发现《金玉缘》抄本,书内题为:西楼居士原撰,程伟元题名,高兰墅编次。据说这就是经过张筠整理的四十三卷本《金玉缘》。
附录二十五:也从小说角度谈《红楼梦》
也从小说角度谈《红楼梦》 水亦热 于 2005-04-16 发表在 学术研究
近来,大家都对《金庸、王蒙对谈〈红楼梦〉:祟拜女人是对的》这个据说是"2004年最具阅读价值演讲谈话"之一的具体内容并不陌生,报刊、网络频频转载,有按语称"著名作家王蒙和金庸以对话的形式畅论了这部中国伟大的经典,颇耐人寻味。"别人我不知道,反正我看了这篇文字报道后,对金"作家"和王"作家""笑谈"真理并不以为然。而且我感觉到:事实上并非是二位大"作家""对谈《红楼梦》",而只是王"作家"一个人潇洒地开心地毫无顾忌地"笑谈"而已,金"作家"只不过是在旁边"附合"而已。也许金"作家"的武功修为真像他写的武侠小说里面的人物那样已臻化境,所以他并不象王"作家"那样张杨、那样锋芒毕露?
金"作家"说:"《红楼梦》这样一部好的小说,为什么没有一位真正的小说家来批评、评论一下呢?后来看到王先生这一部评点本,我很佩服。我觉得这是真正小说家的评点本,是从小说家的观点来看《红楼梦》,不是索引家的看法,也不是考证家的看法,是真正小说家的文学批评。我觉得很好看。"对于王"作家"的"评点本",金"作家"只是"觉得很好看",并没有具体提出他自己的意见,是不是完全赞同王"作家"的"评点"观点,只有他自己知道。在这里,我想说的是:对于王"作家"的"真正小说家的评点本",我不想看也觉得没必要看,因为我对他"笑谈"《红楼梦》很失望,这位王"作家"曾是"意识流"的引进者,曾经很让我佩服,可他在"笑谈《红楼梦》"之际对小说创作和《红楼梦》的一些常识xìng问题竟然表现出那样的无知,实在令人遗憾。
我是写小说的,也是爱《红楼梦》的,不敢狂妄,也不敢属自己的真名,愿只就"小说角度"谈一谈《红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