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一九四零年,王思玉出嫁了。姐姐的出嫁,对王思源来说意味着什么,他完全不能理解。自王思源出生的那天起,给姐姐带来了不知多少的麻烦事。王思原的母亲一人主内,现在是八口人的三餐饭要做,几头猪的饲料要从地里采回c切碎c烧熟喂养,全家人的衣服浆洗一一一一等等,多亏了这位伟大母亲的聪明才智和辛劳。王思源能够自已走路玩耍前,全由姐姐抱着或背着玩耍。背人的背篼很考究,用竹蔑编织成带座垫的背篼。王思源的小名“背娃儿”就是这样得来的。

    出嫁前几天,按习俗,婚嫁者早晚都要坐在床头高声地哭泣,当地叫做“哭嫁”。早晨鸡鸣开始哭到天亮,晚上,左邻右舍的姑娘们,成群来到思玉房间陪着她一起哭。这种哭,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哭,而是习俗传承下来的一种婚嫁歌谣。有一人独唱的;有几人合唱的;也有一人领唱,其她人跟唱的。这样的一群年轻姑娘陪着婚嫁者“哭嫁”,是在祝愿幸福,还是在共同悲伤,很难说?因为自己的婚事自己作不了主,全都由父母包办。王思玉的婚事也不例外,姑娘们陪着思玉“哭嫁”,是在为思玉悲伤!

    这些天,思源见姐姐的房间来这么多的大姐姐,有的坐在床沿上,有的坐在板凳上,一起唱歌,感到非常新鲜c热闹,总是在屋内屋外穿来窜去,很好玩。

    思玉出嫁的前一天,婚礼的事情基本安排就绪,母亲的心情稍稍轻松了一些,忽然看见思源窜了进来。

    “姐姐明天要出嫁了。”母亲一把抓住思源的手说。

    母亲还要对思源讲什么,可是思源没有理会,想甩开母亲的手要跑,母亲并未放手。

    “姐姐明天要走了,以后再不回来!”母亲接着说。

    思源近些日,常常听到“姐姐出嫁”c“姐姐要走了”的话,毫不在意,没有任何反应,今天听到母亲说“姐姐要走了”似乎猛然醒悟,好像触动了他的神经,他用力甩开了母亲的手,扭头跑向姐姐,投进了她的怀里。

    “不要你走,不要你走,不要姐姐走,不要姐姐走。”高声吼叫。

    泪水把脸上的污垢与鼻涕混成了一体,姐姐把弟弟紧紧地抱在怀里,来不及擦干自已的泪水,哭成了一团。

    王思玉的丈夫杜生,初中毕业,父母早逝,靠过继的哥嫂抚养成人,家有上十亩土地,自耕作,家境还算殷实,这是思玉的父亲所看中的。结婚前,两人并未见面,完全是媒妁之言。结婚不久,杜生到重庆谋生,一去不复返,据说此人成了国民党政府陪都重庆的宪兵。杜生不言离婚,娶了二房太太,直到一九四七年重病,他的两个朋友见杜生病危,用滑杆抬回老家,当天死亡。二十四岁的王思玉成了寡妇。

    王思玉在杜家像侍奉公公婆婆一样侍奉哥嫂,这是母亲经常教导的“长哥当父,长嫂当母”。杜家的三口之家,里里外外全由思玉一人承担。出嫁前,父母亲谈不上对她娇生惯养,但也并未让她脸朝黄土背朝天的下地干活,更多的是在家里给母亲当当下手,看管弟弟。可是出嫁后的王思玉,不但旱地耕作,连水田牛耕c插秧,她都亲自去干。在四川,种植水稻的牛耕c插秧c收割,一般都是由男人干,女人是不下水田的。相信天命论的母亲,还常常对可怜的女儿讲“命中只有八合米,走遍天下不满升”,要思玉认命。

    王思玉的杜家,在聂家沟山背后另一条山沟的脊梁上。思源读小学二年级,学校迁到了聂家沟山顶另一端的破庙里,这里离姐姐家更近了一步。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当年姐姐出嫁时,母亲抓着他的手说:“姐姐明天出嫁了,再不回来了”这两句话慢慢有了体会,常在睡觉时,刚躺上床,忽然想起了姐姐:“姐姐到哪去了,怎么不见她咧?想到背着他玩,一一一一一。”翻来复去地想,想着想着眼角湿润了,他进入了梦乡。第二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