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张世英笑了笑道“那驴老了,不中用了。本想与你做个脚力,到凉州卖了,也能换几个钱。不想你竟又牵了回来。”

    张耀躬身施了一礼,心内说不出的酸楚。

    “回来便好,回来便好。”张世英点点头“年后是要上京还是仍回凉州,早些准备,省得到时仓促。”

    “书院的先生交托了事情,年后便要上京。”张耀不敢言明发誓不入士籍之事,含糊道“一路上有先生的友人照拂,倒也不需准备。”说着从怀中掏出二两银子,放到了桌上。

    张世英见他掏出银子,眼眶有些湿润道:“年后上京也需盘缠,收起来吧。”

    “孩儿已留足了盘缠,不需这许多。”

    张世英见他神色坚决,只得将银钱收入怀中。

    不多时,王翠娥已将饭食备好,不过是一锅稀粥,两碟咸菜。此时张嵇已劈完了柴,一家人围坐在桌前,吃的其乐融融。

    吃罢午饭,张世杰走到屋中歇息,王翠娥在堂屋中抱着张四娘做些针线活计。张耀拉着张坤与张嵇,走到院中坐下,打听起家中近况。

    原来,半年前张四娘一场大病,家中花了许多银钱方才治好。积蓄一空,这年下也不好过。若非如此,张耀返家,又时逢腊月,断不会只有稀粥咸菜为食。

    几人聊着聊着,又说道了张耀的蒙师周先生。周先生年事已高,入冬便重病卧床不起,村塾也已关闭,张坤与张嵇便将书桌搬回了家中。

    张耀听到周先生病重,想要去探望,但想了想自己囊中此时只剩下二钱银子,不禁心下黯然。

    想到了银钱,又念起了家中窘境,心内忽然一动,向母亲说了一句,便领着张坤与张嵇走出了院门。

    几人先到周先生家中探望了病情,待了不多时便行告辞。张耀想起周先生那病态怏怏却拉着自己手不愿松开的样子,加快脚步,带着两个弟弟往平凉县行去。

    几人到了平凉县中,花一钱银子买了一刀红纸,也不停留便行离去。

    回到家中,日已西斜,好在天光尚早。三人七手八脚将一张红纸裁为了几段,张耀取出笔墨,一边研墨,一边思索。张坤立在屋里,来回走着,边走边低声的吟咏着。张嵇躺在床上,脸上盖了一本书。

    前朝末年,一场大乱,许多饱学之士在战乱中身亡。待大明定鼎,文武并举,选贤任能,不重文辞。是以诗词这等遣兴抒怀的雅事,成了消遣游戏。如今,读书人能做出一首四平八稳的律诗倒成了罕见之事。

    张耀本想写上几幅对子,明日拿到集上去卖了,换几个钱,也好补贴家用,周济恩师。搜肠刮肚,诌了几幅对子都觉得不甚满意。想了想自己在凉州过年时见过的春联。书院的对联都是留守的先生做的,联句工整,但是雅致有余,喜气不足。街市上的春联倒是有几幅能用的,可惜流传太广。张耀挑着生僻的写了几幅,然后放下笔,扶额苦思。

    一旁张坤一拍脑门,在屋内一通翻找,终于从床下翻出了一册旧书,赶忙递与张耀。

    张耀接过一看,是一本《古今联句集成》。这册书还是自己入学开蒙那年周先生送的,说是过年回家写上几幅春联,也好叫父母知道自己学有所成。不想父亲张世英自从军之日起便不再操弄文墨,家中也没有笔墨砚台,更未预备红纸,先生一番好意落空,这书便收了起来,不想今日竟派上了用场。

    张耀心中一松,站起身,让张坤坐下,又将笔递与他,自己立到一旁观瞧。初看只觉得张坤的字写的极为俊逸,细看之下却发觉他笔锋转圜处有些乏力,似乎并未将笔握实。

    “仲含,”过了年张坤便该行冠礼了,此时张耀不再直呼其名。“虚握笔身,笔划倒是俊逸,可这间架结构却乱了。以后不要这样写了,还是照先生所教,方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