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太极宫,甘露殿。
此人正是刚刚继承帝业的夏王。再让小太监出门之后,就没接到大将军的回信。只是让去的小太监回禀一句,自己已经年老体衰,不胜车马劳顿不能为国效力。。。。。。夏王已经五天没睡过一个好觉了。此时夜深,往常时候夏王早已安寝,然而这几日多地噩耗频频,令他彻夜难寐。朝堂没有支持自己的大臣,被丞相陈意一手把持,京城外灾民遍野,自己无粮可以援助。
看似不起眼的小小大雪,谁都不曾料想竟后果来的如此之快,快到朝廷甚至来不及做准备,它已席卷了城外十几个村庄,今日尚书上奏,称雪灾蔓延之势愈烈,城外已有八百余人因冻疮发作而亡,更坏的消息是,一股异样的气氛已渗透进了城内,今日城内内属衙门官上报,坊内有三户百姓人家莫名被抢。
此消息迅速在城中扩散,城内官员百姓人心惶惶,动荡不安,繁华似锦的都城如今家家闭户,商铺歇业,街上空寂无人,出城避难者数不胜数。夏王现在心乱如麻。
天灾不仅仅是瘟天灾,当它严重到脱离君臣掌控时,它便是王权不共戴天的敌人,它带来的不仅仅是百姓的死亡,也给这清平盛世带来毁灭性的连锁反应,百姓连家门都不敢出了,何人做工?何人种地?何人经商?当百姓们失去了安逸平稳的生活,谁还会颂扬皇帝的恩德?更令夏王火冒三丈的是,街头坊间已有了一些恶意的声音,说是当今大王不修德故而惹怒上天,引来天罚,加罪于无辜百姓。
刀剑和权威已失去作用,夏王忽然觉得一股深深的无力感袭上心头。急促的脚步声在深夜的殿外长廊上回荡,夏王心头愈发沉重,仿佛压了一块重石般喘不过气来。深夜里,如此急促的脚步,往往意味着又一桩祸事发生。这几日心中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夏王只觉得自己快崩溃了,听到脚步声,心中的怒火徒然直冲脑门。
殿门外,一道战战兢兢的身影跪下,却是一名宦官。
“启奏陛下,尚书省急奏”夏王爆发了,狠狠拍了一下身前的矮几,大怒道:“又是哪里出了祸事?每日不是雪灾就是急奏,我国难道天人共谴,竟无一可取乎?”“滚!给本王滚远!今日孤一个字都不想听了!”宦官吓得身如筛糠般抖了起来,额头汗珠滚滚而落,心念电转,壮起胆子道:“大大王,这份急奏不,不是坏消息,是好事呀”
“好事朕也不想慢着,好事?什么好事?”夏王回过神了,眼中缓缓升起一缕希望的光芒。“陛下,尚书省接到长水卫急报,言称被流贼劫走的粮食已经被大军将杨军之子杨旭率家丁夺了回来。“什么?”夏王呆立片刻,随即面露狂喜,当下顾不得君王仪态,三两步跑到宦官面前,面目狰狞地瞪着宦官:“再说一次!粮食夺回来了?”
“大大王,长水校尉王海在遇到流贼后立刻去杨家外院搬来了救兵”夏王喜悦的神情渐渐古怪起来:“一个普通的校尉,遇到兵灾第一时间去找的居然是杨家?”夏王浑不在意地挥挥手,多日阴霾的心情此刻终于放晴,至于杨旭是什么人,对一位掌控千万子民的大王来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都城的动荡人心终于可以安定了,朝堂和民间种种不利的传言可以平息了,而他的王位也重新稳固了。
“国之大喜,焉能不论功而赏?下旨,召三省六部官员立刻入宫朝会,杨旭为我国立此大功,此功非爵而不能赏也,钦封为子爵。。。。”夏王神情兴奋,滔滔不绝,语速快如连珠炮。宦官面颊抽搐几下,见夏王兴奋得不能自已,宦官欲言又止,躬身应是。夏王心细如发,发现宦官神情不对,顿时停下来,皱眉看着他:“你有话说?”“奴婢不敢,奴婢无话。”“赐尔无罪,快说。”宦官冷汗潸潸,犹豫片刻,终于道:“启奏大王,杨旭毕竟是杨家的人”
随即夏王很快明白了宦官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