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颍川阳翟城楼     王允望着城下黄巾声色俱厉:“混账,朱俊贪功冒进,擅自行事,惘为名将。”     朱俊帅2万余人从雒阳东面汜水关出,经荥阳南下,不待皇甫嵩军到,既单独进攻颍川黄巾。     结果大败,逃回长社。     等到皇甫嵩军2万人从轘辕入颍川郡城阳翟时,不得不独自面对欲攻雒阳的近十万黄巾。     皇甫嵩的心情亦糟透了,但他自有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的气度,只是淡淡的说:“战事有利有钝,哪有永远不输的将军。他输了,我们赢回来就是。”     王允:“还有南阳太守竟让一个都尉当上,士大夫之耻!”     皇甫嵩:“我不熟悉南方之事,或许江夏蛮兵战力强盛吧。况且即使众人皆不愿往,不还有你王子师么,豫州刺史一职,可不比南阳轻松啊。”     王允没想到被一下点出想当南阳太守的心思,心不红脸不跳,出口掩饰:“我只是想说太守之位,有德行有能力者担之,如果秦都尉真能平定南阳黄巾也是一段佳话。”     话锋一转     “可惜当今天下,奸佞当道,使有德行者不得彰显,使贪赃无能之辈窃居高位。     重常侍吕强公忠体国,为解除党锢立下大功,可惜为中常侍赵忠、夏恽等共同诬陷,至使吕强自杀,家族下狱,真是奸邪当道。侍中河内向栩,影射揭发十常侍,并为吕强伸冤,郎中中山张钧,上书言斩诸中常侍而天下太平,皆苦口良言。     张让等中常侍诬告向栩、张钧勾连黄巾,皆下狱死!朗朗乾坤从未见想过有如此颠倒黑白之事!自古小人居于内,而将帅能立功于外者。。。”     “慎言!”皇甫嵩敲着桌子打断王允,“新任和即将上任的渤海太守杨璇、甘陵相刘虞、涿郡太守羊陟,冀州刺史刘焉,青州刺史黄琬等人,还有你豫州刺史王允,皆清正名士,平定黄巾必然指日可待!”     王允:“朝廷诏以太仆弘农郡邓盛代替杨公为太尉,可是邓盛之能耐、威望,比帝师杨公差远了,不公啊!”     皇甫嵩对于国家的前途有着深刻地忧虑。之前由于久在西北,并不太清楚关东形势,入雒、入豫好几件事情给他整个人极大的震动。位居首位就是杨赐上书事件。     太尉杨赐高洁持重之士,去年年底上书言应当将信黄巾的流民护归本郡,徐徐分化瓦解,化整为零。     之后,一个亭长就可捕杀其渠帅。     但杨赐的意见却被人故意忽视掉,很显然,张角还没有力量影响朝政,此事多半是党人所为!     “皇帝陛下年轻,虽然偶尔被蒙蔽,谁有功,谁有过,还是很清楚的,而后不久加封杨公为临晋侯,刘陶为中陵乡侯,刘备加封1000户,都是明证。”皇甫嵩一想到党人为了自身利益,竟然故意损害整个大汉的根基,就没法不对王允试探的话语保持戒备,没法不对党人产生深深地戒备!     。。。     试探半天,王允也有些着急:“颍川士族有些德高望重的人派了个人来相见。”     皇甫嵩心知道‘德高望重’是指党人中人,就有些犹豫:“黄巾围困于外,军务繁忙,倒也没必要专门相见。”     王允:“此人无妨。”当即将一人叫入,“乃是是唐中常侍之婿,我新辟从事荀彧。”     荀彧有宦官党和党人亲属双重身份。     “荀彧拜见皇甫大人,王刺史令在下为大军筹备军需,城中城外富户,积极响应,现在城中设宴等候,请中郎将大人、刺史大人晚上赴宴。”     皇甫嵩一挥手:“不必了,黄巾围城,晚上还得巡视城墙。”     荀彧:“这。。。”     王允帮腔道:“莫非有何不妥?”     荀彧:“确实有不妥,这些大族,积极献出钱粮,是为感激中郎将保护大伙桑梓,若是中郎大人和刺史大人不见他们一见,想他们必然继续北逃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