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请问牵君,既然您推断广宁c宁城c高柳还在乌桓校尉指挥下,未被攻克,鲜卑是怎样跨过长城进来的?”

    牵县令并未因刘玄德身着什长铠甲,便轻视:“这位小哥是?”

    祖茂:“忘了介绍,这是大儒卢子干的弟子,涿县刘备c字玄德,年方十五,阵杀鲜卑骑兵两名!”

    牵县令:“玄德真是少年英雄!你不知道。秦朝c前汉修筑长城,据此有四五百里远。早就已经破旧不堪,荒废不用啦!”

    “长城和边塞难道不在北面一c二百里外么?”刘玄德疑惑了。

    牵县令打开地图:“这就要从前汉c后汉的边疆方略说起啦!

    你们看,这是前汉长城,这是后汉城塞和城墙,前者靠北面二三百里,深入草原,可称外长城,后者依靠燕山山脉而建,可称内长城。

    前汉国力强盛,孝武帝开始,屡次打败匈奴,漠北之战,打得匈奴王庭西迁,以至于漠南无王庭。于是在秦长城基础上,筑汉外长城,将漠南雨量最充沛c土地最肥沃的两三百里草原c山岭圈了起来,发动大量的内地百姓戍边c屯田c放牧,并将将从属的乌桓部落,南迁至上谷c渔阳c右北平等郡的长城南北驻牧,汉北御匈奴。

    外长城为碎石c夯土所筑,经常损坏,并不能完全隔绝胡人大队骑兵进出,故而在长城内约百米择高地设置烽燧台,每隔十里到二十里一个,平行于长城。一有敌来,就燃起狼烟示警。”

    刘玄德一拍脑袋,寻思真是搞错了,后世曾经攀登过八达岭长城,被其雄伟壮丽所震撼,就以为汉代长城也是石基砖砌,也是长城连接烽火台。原来汉长城只是简易版,甚至有些没有烽火台。

    其实秦汉长城远在数百里外,深入草原二百里,生产力又极落后于明代,哪里来的条石,哪里来的砖头,哪里来的烧砖的木材呢?

    牵县令:“一百多里外,白河两条支流间,有前汉的女祁县和后汉的赤城塞,王莽改女祁为祁县,前汉上谷东部都尉驻扎于此。由东部都尉负责上谷郡东半部200里外长城,而西部都尉就在宁县,负责西半部200里。

    从四百多里外长城边的造阳,到东部都尉,有约250里的驿道,每十里到二十里,设置一亭,有一高台,以便于沿路点起狼烟示警!”

    “如此拒敌于国门之外,以攻代守,壮哉!”刘玄德琢磨这就是外线防御战略。

    祖茂:“如此良策,后汉为何废弃不用?”

    牵县令:“经过王莽之乱和绿林赤眉,到光武复汉,户口已减半。天下民生凋敝,光武帝认为官吏和军队过多,便下旨撤并郡县c省都尉,外长城也逐渐废弃啦。

    光武帝将乌桓内迁幽州并州缘边诸郡,为汉侦骑,旧长城更失去了示警的价值。再经过多年风水雨淋,外长城早已不可能起到隔绝内外的作用,也就废弃不用啦!

    取而代之的是内长城:于北面一两百里,借助燕山等山脉,于要隘处设城塞c关隘,驻扎戍边屯兵,两翼延伸城墙,以助防御。内长城相互之间被山岭分割,实际上并未像外长城那般东西万里贯通。

    上谷郡,西部都尉并入护乌桓校尉;省东部都尉,祁县改为乡,城池尤在,然百年来,日渐残破,墙高不过丈。祁乡与其北的赤城塞,具在白水谷道,各驻了一屯百人,以防止鲜卑从小道南下。”

    祁县在今河北赤城县雕鹗镇,赤城在祁县以北,皆是隔绝关内外的要塞。

    牵县说道此处,突然顿住了,手指从下落县,到祁县,到赤城,向北沿白河谷道,到独石口,再到草原:“莫非,莫非!”

    祖茂和刘玄德对视了一眼,皆看出了对方的震惊。

    牵县令急忙手书两信c盖印c封好,叫来四个骑士:“你等四人,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