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皇甫嵩字义真,安定朝那人,度辽将军规之兄子也。父节,雁门太守。嵩少有文武志介,好《诗》c《书》,习弓马。初举孝廉c茂才。太尉陈蕃c大将军窦武连辟,并不到。灵帝公车征为议郎,迁北地太守。

    ——《后汉书皇甫嵩朱俊列传》

    一c不畏强权——深谋远虑的第一次政治表态

    “太尉陈蕃c大将军窦武连辟,并不到。”

    皇甫嵩家世二千石,允文允武。太尉陈蕃c大将军窦武是外戚与党人的领袖,连番征辟不去,无异于政治表态:皇甫嵩不和外戚c党人一伙,不参合你们的事情,也不看好你们的前景。

    太尉和大将军征辟都不去,皇甫嵩是不是太嚣张呢?不担心以后给穿小鞋么?

    两汉时期,西北凉州c雍州,北方并州c东北幽州的一些郡,因为靠近边疆,国家特地选拔有武才c文才的良家子,向治军方面发展。作为西北边郡的良家子,除了孝廉和被高官征辟的条大路之外,还有一条军功得官职c爵位之路。董卓曾经当过羽林郎,也是其中代表之一。

    “灵帝公车征为议郎,迁北地太守。”

    皇帝公车征,马上就去了,是进一步的政治表态,皇甫嵩忠诚于皇帝,忠于大汉。

    相比与董卓,段颎c皇甫嵩也类似,作为家世二千石,要高许多一些,上来直接600石的议郎。

    这次选择的难度,犹如现代人上清华还是上民办大学,从国企辞职下海创业一样,需要巨大的勇气和智慧。

    现在,我们都知道,皇甫嵩选对了,窦武c陈藩之后死于党锢之乱,大批的党人被禁锢。如果皇甫嵩当时选择被窦武c陈藩征辟,或许已经被禁锢,很可能没有之后的和连之死拉。

    二c擎天巨功——和连之死与鲜卑大乱。

    《资治通鉴》:“光和四年(公元181)冬。鲜卑寇幽c并二州。檀石槐死,子和连代立。和连才力不及父而贪淫,后出攻北地,北地人射杀之。”

    “中平元年(公元184年)春。灵帝召群臣会议。北地太守皇甫嵩以为宜解党禁。”

    184年春皇甫嵩为北地太守,到181年冬只有短短2年半不到,可以推断,181年,北地太守也应为皇甫嵩。

    和连之弟与子争夺继承权的斗争,导致鲜卑陷入了长时间混乱。“其子骞曼尚幼,兄子魁头立。后骞曼长大,与魁头争国,众遂离散。魁头死,弟步度根立。”

    和连之死的后果,对鲜卑来说是极其严重的,对风雨飘摇,即将陷入战乱的汉末三国却是极好的消息。

    如此强大的民族,以及其他草原民族,竟然在190年到199年间,中原地区黄河以北十年乱战过程中,未大规模南下。不得不说和连之死,导致了草原长时间的混乱,救了汉族和曹魏一把。要知道在袁绍统一黄河以北的中原地区之前,此处有公孙瓒c刘虞c袁绍c黑山军c青徐黄巾c乌桓等势力,单独哪一方都无足够兵力和地盘对抗控弦十万以上的统一鲜卑。

    三c解除党锢——冒杀生之祸的第二次政治表态

    《资治通鉴》记载:中平元年(公元184年)。灵帝召群臣会议。北地太守皇甫嵩以为宜解党禁,益出中藏钱c西园厩马以班军士。嵩,规之兄子也。上问计于中常侍吕强,对曰:“党锢久积,人情怨愤,若不赦宥,轻与张角合谋,为变滋大,悔之无救。今请先诛左右贪浊者,大赦党人,料简刺史c二千石能否,则盗无不平矣。”帝惧而从之。壬子,赦天下党人,还诸徙者;唯张角不赦。发天下精兵,遣北中郎将卢植讨张角,左中郎将皇甫嵩c右中郎将朱俊讨颍川黄巾。

    为什么说皇甫嵩认为应当解除党锢,是冒了杀生之祸?

    公元176年(熹平五年)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