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子,好像刚才的种种都没发生过一样。

    就这么边走边看,我们的非凡哥被一个摊位吸引住了,只见这个摊位上里面整齐摆放着两个老油灯,一个相对比较崭新c另外一个则修旧斑斑的;一个老旧又巨大的军用望远镜,光是看着就感觉到很沉重;一个老式的7c80年代的莱卡相机,拿在手里感觉到很沉;一堆老像章c几只海鸥老手表把老式的军用弯刀,还有几根拐杖整齐的摆放在一旁;摊位的中间靠里位置还摆放着两个写着喜字的青花瓷器罐,几个湖绿色的瓷器盘子,看上去有种舒服自然的光泽,一点都不扎眼;看东西的摆放这么整齐就知道老板肯定是个干净讲究的主。

    然而我们的非凡哥对这些东西并没有兴趣,目光定格在了一个瓷器雕刻的笔架上,只见这个笔架的主体是一段梅枝,曲曲折折,大约一掌许,下方是个长方形的薄薄底座,梅枝上还点缀着数朵梅花,而整个笔架的亮点在于梅枝的大约三分之二处立着一只惟妙惟肖的小鸟,这只小鸟憨态可掬,鸟身向前微倾,好像要去啄眼前枝条上的梅花,活灵活现c天然质朴。

    说起笔架亦称笔搁,中国传统文房用具,放在案头,用来架笔的工具,据今已有1500余年的历史。南北朝时就已有笔架的记载,但传世品还不曾发现。宋无名氏所作《致虚杂俎》载,距今一千多年前的晋代书法家王羲之“有巧石笔架,名扈班”。这是迄今为止有关笔架的最早记载。唐代笔架流传下来的极为罕见,但从文献来看,此时的笔架已经成为文房的常设之物。宋代笔架传世品和出土物较多,材质多样,有铜c瓷c石等,其形多为山形,这种“山”字形的笔架,后来俗称笔山。

    在我国古代除了笔架c笔格能起到架笔的功能外,尚有笔插。明清的笔插质地多为瓷c玉,多为鼓形,上面有圆孔若干,可将毛笔笔锋朝下插入孔内。下面可贮水,防止笔锋干裂。这种笔插将水盂和笔插的功能融为一体,使文房用具的功能得到提升。

    明清之际,笔架由最初的石质发展为瓷质,尚有玉c木c竹c铜c铁c漆c珊瑚c象牙c犀牛角等制成。此时期的笔架由最初单纯的实用性发展为实用性和观赏性兼具,有的甚至只做观赏与把玩。造型变得多样,构图极具个性化。清代佚名《乾隆朝服像轴》中弘历手握毛笔,案上有砚台c水盂c镇纸c笔架等。

    老孙头看到自己宝贝的徒弟被那个浅蓝色釉层的”喜鹊登梅“笔架给勾住了魂,于是默不吭声走到摊位蹲下,探身将笔架拿到手里观察了一番,然后又将笔架翻了身,看了看底座,”这件东西怎么卖啊?“

    摊位老板是个四十来岁的中年汉子,国字脸c两道浓眉c厚厚的嘴唇,看起来忠厚老实,

    ”您老人家真是好眼力,这是我从一个老人家宅子里收来的物件,跟这俩喜字罐是一枪打的,最迟也是清朝的。我今个起来的晚,摊子摆晚了,到现在还没开张,给您老算便宜点,500块,你看怎么样。“

    ”500块太贵了吧,“老孙头站了起来,慢悠悠地抽了口烟,”这物件拿在手里没什么分量,用料不实在,颜色也这么浅,底子跟黄土灰一样的,一看就不是好瓷土。总体来看这东西到不了清代,最多也就是民国普通人家写字放毛笔用的,我看最多值50!“

    ”噗!“咱们的非凡哥听了师父这话差点吐血,他见过人家砍价的都是懒腰砍一半,老爷子倒好,直接从500砍到了50,都砍到人家脚底板了。

    中年大汉其实自己也搞不懂这件笔架是什么时候的,当时到乡下老人家里收了那俩青花喜字罐时老人一时高兴送给他的东西,其实卖多少都无所谓。现在看着面前的这个老者说的头头是道,又不急不躁悠悠地抽着烟,再看看他那胸有成竹的架势,不禁有点胆怯,”50也忒少了点吧,要不老爷子,您看再给加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