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意,说:“我的诗当然是神作了。那考官瞎了眼,居然不让我通过县试。”
然后秦俊坐回了座位上。
就在这时候,一个翰林站起来,说:“大家对于长江发大洪水,淹没无数良田,导致全国出现无数灾民一事,怎么看?”
众多翰林们议论纷纷。
周玉打起了精神。此时这些翰林们在发表政见,这可是比写策论有意思多了。
一个翰林站起来说:“长江发大洪水,淹没无数良田,造成的灾民多达百万之巨。这些灾民饿着肚子,活不下去,卖儿卖女卖老婆,甚至人吃人,景象极惨。若是朝廷不拿出粮食来赈灾,将粮食分给那些灾民,那么很可能有野心份子,趁机招收灾民造反。若是有人趁机招收灾民造反,给加入反军的灾民提供粮食,那么这百万灾民为了活下去,都会纷纷加入造反大军,到时候,社稷危急,天下大乱。朝廷必须立即拿出银子赈灾。”
一个翰林说:“拿出银子赈灾的事情说得轻巧。关键是,朝廷现在没有银子。朝廷财政困难不止一两年了,是已经持续几十年了。每次发生灾荒,朝廷都拿不出银子赈灾。边军将士拿不到军饷,食不果腹,没有衣服穿,都是因为朝廷拿不出银子。几代皇帝为银子发愁,都解决不了问题。据说,国库里只有10万两银子了,这些银子还需要发放百官和众小吏衙役俸禄,发放军饷,供养宫女太监,供养多达十万的宗室子女。”
一个翰林站起来说:“那些富商,富可敌国。最富的富商,一家就有百万两银子。而朝廷却居然只有十万两银子,真是可笑。”
一个翰林站起来说:“陛下一直想要向商人征税,可是百官一直全力反对。陛下受困于百官阻挠,无法向商人征收税收。”
一个商人子弟出身的翰林说:“陛下向商人征税,这是搜刮民脂民膏,是要导致社稷灭亡的。百官为了社稷长久,才站出来阻止陛下收税。”
另一个商人子弟出身的翰林说:“是呀,陛下收税,会导致百姓负担加重。百姓负担重了,就会造反。这样的事情,当然应该全力阻止。”
周玉坐在桌子旁,听着翰林们的言论,感觉这朝代和明朝非常相似。开国之君认为低税收能够让社稷更加稳定,社稷更加长治久安,于是制定了极低的税率。开国之君认为商人并非无用,能够互通有无,于是一改以前朝代实行的对商人收重税政策,对商人收低税。开国之君还允许官员经商,允许商人子弟参加科考当官。开国之君的政策,一直被各代皇帝延续。结果,到了现在,朝廷财政出现了严重的困难。朝廷为了对抗北方的晋朝,财政支出越来越大,越来越入不敷出。宗室子女数量成几何数增长,到现在,已经增长到十万之巨,这些宗室子女都需要朝廷供养。皇帝想要向商人收更多税,却被那些经商的官员,以及商人子弟出身的官员阻挠,导致无法加征商税。而普通农民本来就穷得要死,朝廷若是对普通农民加征税收,肯定会逼得农民造反。
朝廷没有银子,于是发生灾荒的时候,朝廷拿不出银子赈灾。朝廷没有银子,导致边军将士饥寒交迫。这样一直下去,肯定会爆发起义,而且是大规模的起义。而起义的爆发,又会进一步加剧朝廷的财政困难。
本朝若是不能解决财政问题,再过个几十年,就会像明朝一样灭亡。
周玉皱眉苦思,如何才能够帮助朝廷解决财政困难呢。朝廷缺银子,非常缺银子,自己必须帮助朝廷解决财政危机。自己是朝廷的官员,若是朝廷倒了,自己会很惨。明朝灭亡的时候,那些明朝官员都很惨。
周玉想到了一个制度,那就是清朝时和珅提出的议罪银制度。就是百官缴纳议罪银,这样若是将来被判决有罪,就按照缴纳的议罪银多少,减轻惩罚。若是朝廷采纳这个制度,肯定可以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