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3/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冬天不戴帽子动动(冻冻)脑筋】

    释义:“动”与“冻”同音,比喻读书要认真思考。

    【孔夫子念书咬文嚼字】

    释义:比喻过分地斟酌词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注意精神实质。

    【狗熊掰包谷掰一个丢一个】

    释义:常用来比喻学了就忘。

    【雷公打豆腐专拣软的欺】

    释义:比喻学习由易到难。

    【纸糊的窗户一点就破】

    释义:用纸糊的窗户,轻轻一点就破了。比喻经别人指点后,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说明遇到不会的问题应向别人请教。

    【张松阅书一目十行】

    释义:一眼能看十行字。形容阅读的速度极快。张松:蜀郡(今四川成都)人。东汉末年益州牧刘璋的部下,官至益州别驾。刘备入蜀时曾与法正、孟达等人一同密谋归降刘备。后企图劝刘备进兵,事发后被刘璋所斩。

    【囫囵吞枣不辨滋味】

    释义:囫囵:整个儿的,完整的。吞:咽下去。把整个枣吞咽下去。比喻在学习上食而不化,不加分析思考地笼统接受。

    故事漫谈

    从前有个人看书的时候,总会把书中文章大声念出来,可是他从来不动脑筋想一想书中的道理,还自以为看了很多书,懂得许多道理。有一天,他参加朋友的聚会,大家边吃边聊,其中有一位客人感慨地说:“这世上很少有两全其美的事,就拿吃水果来说,梨对牙齿很好,但是吃了伤胃;枣子能健胃,可惜吃多了会伤牙齿。”大家都觉得很有道理。这个人为了表现自己的聪明,就接下去说:“这很简单嘛!吃梨时不要吃进果ròu,就不会伤胃;吃枣子时用吞的,就不会伤牙了!”这时桌上正好有一盘枣子,他便拿起枣子打算直接吞下去。

    大家怕他噎到,连忙劝他说:“千万别吞,卡在喉咙多危险呀!”

    趣味阅读

    【妙联巧对】

    学者工夫,时习时习时时习

    张适,北宋文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为水部员外郎。宋太宗赵光义喜其词气俊迈,赐飞鱼。

    张适6岁那年,入私塾读书,由于聪明伶俐,加上勤奋好学,学识得到长足的长进。至于对对子,那简直是小菜一碟了。

    一天,塾师的一位朋友来访,隔着窗户看见张适正在洗浴,兴致上来,即景生情,吟出一句:

    书生沐浴,日新日新日日新

    前一个分句是叙述眼前事;后面则出自《礼记大学》:“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思是天天更新,天天进步。这里有双关之意,而且综合运用了复字、叠字的技巧。

    张适一听,有点意思,顾不上满身的水,脱口而对:

    学者工夫,时习时习时时习

    用《论语学而》的话:“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意思是学习要经常温习。

    同样也运用了复字、叠字的技巧。

    【幽默看台】

    “菜酒”与“而已”

    有个文官去迎接上司,刚骑上马要走,便碰上他的同乡来拜访他,他没工夫与同乡叙说,便匆匆告诉妻子说:“待以菜酒而已。”

    他妻子听不懂他这文绉绉的话,搞不清“而已”是什么意思,便问婢女和仆人。

    婢女和仆人们也不懂,有的认为“已”就是尾,可能就是指家里所养的大羊吧。

    于是妻子便宰了羊,摆上丰盛的酒宴款待了同乡。

    同乡走后,文官回家,问是怎么招待的,妻子把情况一说,文官叹道:“这是无端的浪费。”一连几天闷闷不乐。从此以后,他只要出外,就嘱咐家里人说:“今后如来客人,只用‘菜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