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昆德拉,他使湖人队成为了一支强大的球队,他为此完成了伟大的工作。”
记住这段话的关键词,那是奥尔巴赫为数不多的失败后,给予他对手的褒扬中最重要的部分:球队。
1950年,凯尔特人请来了奥尔巴赫,而33岁的他很不情愿的接受了鲍勃·库西——凯尔特人在一次抽签中失去了一个高中锋,得到了185公分的、以杂耍般的绚丽运球与精美传送著称的白人后卫。奥尔巴赫这样说:“我并不想贬低谁,无论是库西还是其他人。我只关心能力,而鲍勃还没有向我证明他的能力。我绝不会因为他是本地人就做出选择。库西花哨的球风所能带来的观众不会超过12个。真正能不断吸引观众的是一支总能获胜的球队。这也是我的目标……”
这是他一贯的语言风格,简单,直接,独裁甚至粗暴。从这一年开始,在极漫长的岁月里,波士顿花园中就只有这一个独裁者的声音。
1954年夏天,乔治·麦肯退役,湖人王朝结束。也就是在这年秋天,nba开始实行24秒限时。巨大而缓慢的中锋们受到了限制。奥尔巴赫敏锐的抓住了这一点。精于计算的犹太人脑子里先于其他所有人的判断出了未来世界的走向。凯尔特人队拥有两个185公分高的白人后卫,8届助攻王的鲍勃·库西和11年内7次荣膺罚球命中率王的神射手比尔·沙曼:他们的身上浓缩着凯尔特人——毋宁说是奥尔巴赫——的哲学:传递,智慧,投射。
奥尔巴赫比同时代的任何人都了解篮球这项运动——这个175公分高的白人在场边呼啸怒骂,像愤怒的骑士驱驭着他的骏马,而库西、沙曼在他的吼声中闪电般奔向对方的篮筐。库西的存在使凯尔特人获得了观众的青睐,但奥尔巴赫的怒吼又显然会使一些观众反感。而当50年代的观众看到这个教练居然大逆不道的从选秀大会上摘来了黑人运动员,而且喝令这些黑人上场比赛,与白人同场竞技,他们只能瞠目结舌。马丁·路德·金要到1968年才发表《我有一个梦》的反种族歧视宣言,而在十几年前,奥尔巴赫已经在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任用黑人。对这个犹太人而言,也许没有任何事比现实和数字更重要。他的眼里从来没有肤色之分。他像一个商人,一个棋手,一个将军,一个玩拼图游戏的孩子一样编织着一支球队——那支像昆德拉曾经带领过的所向披靡的湖人队一样,强大的球队。
那是50年代。苏联在筹划载人宇宙飞船,艾森豪威尔继续对欧洲的援助,猫王出了他第一张唱片,海明威作为一战“迷惘的一代”的代表拿下诺贝尔文学奖,美国人开始收看黑白电视机。而奥尔巴赫,这个固执的步入中年的家伙,将他的妻子和两个女儿扔在华盛顿,废寝忘食、不知疲倦的筹划着他的王朝大梦。他的狂热能够令球迷、裁判和nba的官方都感到惊讶。他洞烛先机,身体力行,坚决的相信自己,并且使凯尔特人队成为他意志的一部分。
他只关心胜利,关心胜负表上的数字。
凯尔特人队开始蜕变成一种可怕的植物,他们缄默、坚韧,蓬勃生长,一如他们的球衣一样生生不息。波士顿花园成为了一个巨大的怪物森林,而奥尔巴赫是那里的魔鬼领袖。他咄咄逼人的呵斥裁判和对手,愤怒的朝那些比他高一个头的职业球员挥舞拳头,吐出脏字,随时鼓励队员,手舞足蹈的指挥着凯尔特人的进攻浪潮。
以及,做出胜利的预言。
1956年,奥尔巴赫说:“我们马上就要有一个人来改变一切了。”
在此之前,他已经拥有了罗斯库托夫、沙曼、库西、拉姆西等球员。1956年夏天,他选中了汤姆·海因索恩和kc琼斯。而受他嘱托、寻找伟大中锋的莱因哈特给出了一个答案:一个206公分高、进攻能力极不完善的家伙。而明尼阿波利斯湖人队正在争取他。
奥尔巴赫果决的——就像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