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神在以色列家做主,以色列一家虽然两个太太内部争得很厉害,但以色列带着全家出逃,回到家乡时,却很齐心。
赫斯不明白,说:“难道要我们的宣传部门给大家说,是上帝要我们打仗的?”。
许世平就笑了,说:“在现代社会,这些都要灵活运用。你要让宣传部门的人说,这场战争是悲剧,是各样的情势促成的。当然,可以继续提凡尔赛合约的不公,激进思维的压力等。”
赫斯还是有点迷惑,说:“希特勒就是这样宣传的嘛。难道你要我抄袭他的宣传。”然后疑惑地打量了许世平一眼,心说:“你别开个玩笑,把我弄成了希特勒。”
许世平笑着说:“希特勒进行宣传的动机,是要侵略。你宣传的动机,是要和平。是你内心的行为动机将你与希特勒分别开的,而不是你们具体做的哪件事情。而且这种动机也是能分辨的。比方说你宣传的基调不一样。你宣传的基调,是战争是悲剧。”
许世平又记得小时候学过一篇课文,提到了在德国占领期间,法国的学校被禁止教法语,必须使用德语教学。那篇文章中自然充斥了当时的作者悲愤的心情。赫斯一调查,却觉得那个文章的作者有点过分,应该是相当于现代的“愤青”作者。原来当时欧洲都有这个习惯。在波兰,作为少数民族的德国人就不能在学校学德语,在法国原来也是这样。现在德国征服了这些国家,自然就反转过来,大多数人似乎也没有觉得特别诧异。在当时,女性往往不上班,上班的女性往往也请得起保姆或家庭教师,所以家庭教育的成分还是很重的。此外孩子在学校学不了母语,还可以送到教会去学。换句话说,这些政策导致了一定的不方便,也迎合人的虚荣心,代表了民族之间相互压制的倾向。但也不像后来的历史学家们批评的,是极端的民族压制政策。
许世平听了,有点哭笑不得,说现代的历史学家们,怎么都喜欢用现代的价值观批评历史。
这回倒是赫斯更开明,他说他听过一句话,叫做“不总结历史教训的人一定会犯同样的错误”。他认为现代的历史学家更在乎总结历史教训。而许世平却将这样的总结,反过来用于评价历史了。
这个想法让许世平觉得很惊讶。有些开明的社会较善于总结历史,避免重复犯错。这样对社会的批评就比较多。然而他也常常见到有些人拿这些总结的东西来攻击和评判这种相对开明的社会,并借此显得自己正确,高高在上。有时候,许世平自己也会犯同样的错误。
许世平谦虚地承认赫斯说得有道理,表示自己要多注意自己这个缺点,也很高兴他有这样成熟的想法。赫斯很高兴,就提醒许世平在网上写文章也要申明这一点。他深怕许世平写着写着,就让读者严重低估德国人,或者对现代的某个国家或民族产生歧视。
赫斯和许世平也都一致觉得,需要清理一下当时那些不良的习俗和政策,既显得更加开明,起到团结作用,也能避免被后人批评。
德国的一系列改革的动作并没有立即见效,国际局势还是很紧张。英国航运正常后,自然地加大了军工生产。6月期间,美国宣布冻结德国和意大利资产。
英国于1941年5月进入伊拉克,驱逐了在4月份刚刚掌权的伊拉克政权。英国和戴高乐领导的自由法国流亡政府在中东入侵了原法国政府的殖民地叙利亚和黎巴嫩,这对德国和整个欧洲大陆来说,是比较致命的。当时伊拉克出产石油,倾向于德国的政权靠政变执掌了伊拉克,对紧缺石油的德国来说本是一剂强烈的兴奋剂。
伊拉克本身与地中海并不连接。伊拉克出产的石油运出伊拉克并进入地中海,要通过叙利亚和黎巴嫩。重新控制伊拉克,并占领叙利亚和黎巴嫩这两个国家,就完全堵住了德国石油的一个重大来源。而且英国和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