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第四层“天道”,和第五层“玄道”时,其中艰深奥妙之处,一时之间实在是难以参解,绕是他聪明敏锐,也是百思不得其解。只好暂且将修炼口诀记下,留作日后慢慢修炼。
原来这《逍遥大典》,实则是炼气的一项玄妙法门。根本的道理,在于发挥每人本身的丹田,炼成真元。
真元炼成之后,则将天地间五行之精气引入体内。这也就是所谓的五气朝元,即金木水火土五行之精气。等修炼到上乘,最终达到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无极境界。
此功威力大则,参造化,御自然,化神力;小则吸人内气于自身,同时也能将敌人内气化为乌有!
轩小易练就大持金刚神功后,本身所蓄的力道已是厉害之极,这一学习《逍遥大典》心法,两则相辅相成,融会贯通,恐怕当世已无人能及。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门心法乃是道门的无上妙法,而笑和尚传授轩小易的大持金刚神功,也是佛门的至高法道,两者修行方式虽不同,但各有所长。
道教修真,讲究共天地一息,身同自然,以身御自然造化,化为大威力。而反观佛门,主旨却在“事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一切万法,不离自性”。又云: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无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佛家修真,注重体悟自身,照见五蕴,“能以一般若而生八万四千智慧”,就是这个道理。
然而自古以来,限于门户之见,无人能融汇两种修行法门,从而集佛道两大神功于一身。
轩小易所以能在半日之间融汇练成,而许多聪明才智c道行修为远胜于他之人,穷尽几百年苦修而不能练成者,便在于一则有分别心,一则无分别心。
轩小易练到第三层后,只觉全身精神力气无不指挥如意。从今以后他不仅可以震天撼地,毁山断流,还可以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游四海,踏八荒。
当下站起,携小灵猴欢欢喜喜地走出埋尸洞。
在以后的日子里,轩小易每天夜里趁田氏二人睡着后,便开始悄悄修炼这《逍遥大典》心法,同时兼修大持金刚神功。修完之后,不是与小灵猴为戏,就是与田氏二人插诨打趣。就这样无忧无虑,自由自在,一晃,便在这荡魔崖待了三年,他也从一个孩子长成为身材高大的少年。
剑光飞逝,一眨眼的功夫,轩小易已经在荡魔崖待了有三年多,像轩小易这样的少年,岂肯甘心困在这方寸之地,忍受这无聊。况且他还活泼好动,怎奈碍于裴羽的面子,再则也是师命难违。如此一来可把他憋坏了,期间除了给他送饭菜的田氏二人之外,就再无任何人来过。
期间轩小易数次拖田氏二人,下山取饭时,帮忙问一下裴羽什么时候来荡魔崖,但田氏二人毕竟是门下小辈,哪有资格,不经大罗宫执事传唤,怎敢擅自进大罗宫。须知灵墟派历来门规森严,等级分明。小辈想进大罗宫,这辈子也是妄想。至于说谒见灵墟元老级别的人物,除非传唤,否则也只能在重大活动时,在太极广场上见见。所以田氏二人也无能为力。
这日,一如往常,田氏二人送来饭菜与轩小易吃过,便闲来无事,三人坐到崖边打发时间。
这时小灵猴见轩小易有些闷闷不乐,便跳到悬崖的一颗苍松上,将尾巴缠绕到树枝上,来回荡悠,意在逗轩小易开心。
轩小易无心和小灵猴戏耍,一摆手让它自己去玩。没了主人,小灵猴好似扫兴,蹦哒了一会儿,也就卧到轩小易脚边不动。
过了一会儿,只听轩小易喃喃道:“这么长时间,大师哥也没个音信,光是把我一个人扔在这儿,就不管啦!”随即又叹声道:“早知道会是这样,我就应该在大师哥下山时,问问他要让我待多久,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