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只是去年,原油的市场价格就上涨了百分之四十,年均价格达到每桶八十五绿币。

    经济学家给出的理由是,花旗经济强劲复苏,特别是制造业的快速增长,对石油等能源的消耗大幅度提升,而且花旗的国内消费市场也出现暴增行情,只是民用消费就上涨了百分之十五。与此同时,华夏因为扩大战略储备规模,进口原油一直在增加,对国际原油价格产生了拉动效应。

    这是事实,没人能反驳。

    问题是,这是原油价格暴涨的原因吗?

    花旗确实是全球最大能源消费国,可同时也是全球第三的原油生产国。在大幅度降低企业税收之后,花旗页岩油产业的盈亏平衡点已经降低到了三十五绿币左右,即国际原油价格在每桶三十五绿币以上就能实现盈利。得益于巨大的页岩油产量,花旗并不需要从国外大量进口原油。

    华夏确实是全球第一大原油进口国,可是华夏进口的原油大多是通过开采授权,以协议价格进口,而不是从国际原油市场采购。更重要的是,受到产业冲击,华夏在去年的经济增长率只有百分之五,国内原油消费出现下滑,所以扩大原油战略储备对国际原油市场产生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

    此外,像扶桑c日耳曼等主要的原油进口国都因为经济下滑而减少了进口。

    从市场的角度来看,在总产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国际原油价格应该降低。

    那么,为什么会大幅度上涨?

    原因很多,也很复杂,至少经济学家是这么认为。比如,做为欧佩克成员国,也是国际原油市场主要供应商的南美国家受国内秩序动荡,基础设施落后等因素影响,去年的原油产量减少了十分之一。又比如,在产业调整的冲击之下,大不列颠关闭了很多北海油田,导致北海原油产量降低了百分之二十。再比如,受到花旗国内政策的影响,几家花旗石油公司在扩大本国油田开采量的同时,降低了国外油田开采量,导致主要产油国大幅度的减产。此外还有伊万国的西伯利亚油田因为设施老旧,产量开始降低。有此种种,国际原油价格自然会上涨,而不是下降。

    只不过,这些全是表面现象。

    在这些现象的背后,其实都是花旗在经济领域对华夏进行全面围剿所致。

    就拿伊万国的西伯利亚油田减产来说,其主要原因虽然是设施老旧,但是与花旗在前年通过的一项行政法案有很大关系,即禁止向伊万国出售用于石油开采的设备,而且外国企业也在限制范围之内。简单说,如果外国企业违反了这条禁令,那么在花旗的投资与经营活动都将受到限制。结果是,伊万国的很多油田因为无法获得维持生产的关键设备而不得不在去年减产或停产。

    在高端制造业发力的同时,通过抬高国际油价在全领域向华夏施压,正是特鲁尼打出的经济组合拳。简单的说,在高油价的影响下,华夏的出口产业必然受到影响,因为高油价首先会抬高物流成本,提高运输费用,从而降低出口商品的竞争力。因为暂时无法在高端制造业领域跟花旗竞争,所以摆在华夏面前的选择只有一个,降低产业水准,首先在中端制造业领域站稳脚跟,也就是跟花旗之外的西方国家竞争。只要华夏走上这条道路,不但会被众多西方国家敌视,还将耗费宝贵时间。等华夏在中端产业领域称霸的时候,花旗已经在高端领域获得绝对主导权。

    特鲁尼很清楚,要想彻底打垮华夏是不可能的事情,毕竟十四亿用工业化武装起来的劳动力是无法战胜的。他的如意算盘很简单,在今后的世界中,花旗独霸高端产业,而华夏主宰中端产业,形成两强并存,而且相互依靠的局面。至于其他那些国家,显然不在特鲁尼考虑当中。

    要达到这个目的,首先就得打掉华夏进军高端产业的野心,让华夏承认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