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从护航任务中解脱出来,让其集中用于执行攻势任务。

    所幸的是,华夏空军与海航有足够多的重型战斗机。

    从这个角度看,数量决定了胜败。

    显然,这也是扶桑空中自卫队最大的问题。

    即便倾巢而出,也只有十六架f一22a与二十四架f一15j。如果说扶桑战斗机在性能上有绝对优势,比如全都是f一22a,那么数量差距造成的影响还不算太大。问题是,当双方的战斗机不存在明显的性能差距,特别是没有代差的时候,数量就成为了关键因素,甚至能够决定战争的胜败。

    扶桑空中自卫队屡战屡败,作战飞机数量不足是主要原因之一。

    在当晚的空战中,这个问题暴露得一览无余。

    当晚,华夏首都时间夜间七点十五分,空战打响。

    这是冲突期间,投入兵力最多c持续时间最长c损失最大的一次空中交战,也是双方争夺制空权的转折点。

    后来对这场空战的评价与论述有很多,不过大多关注的是交战过程c双方遭受的惨重损失与造成的影响等表象,而对这场空战的本质,也就是双方在空战中采取的战术反到没有多少人关注。

    显然,关键就是战术。

    单纯从双方投入的兵力来看,特别是直接参与战斗的作战飞机,差距并不大。扶桑空中自卫队是十六架f一22a与二十四架f一15j,而华夏方面为十六架j一20ac二十四架j一11与八架j一16dg。虽然华夏方面多了八架j一16dg,但是在交战初期,只有八架j一20a投入战斗,另外八架到后期才参加战斗。单纯从兵力看,双方可以说是势均力敌,而且战斗机的性能也在伯仲之间。如此一来,双方采用的战术具有了决定性的意义,可以说采用的战术直接决定了空战结果。

    扶桑空中自卫队采用的战术比较传统,就是攻势防空,夺取战场制空权,为执行轰炸任务的f一35a开路。换句话说,扶桑空中自卫队采用的是驱离战术,即用制空战斗机去驱逐冲突区域内的敌机,确保f一35a机群在到达之后不会受到威胁,能够顺利的投下炸弹,完成轰炸任务。

    这是一个很简单,也很直接的目的,采用的战术并不复杂。

    问题是,如此明确的目的很容易被对手猜到,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战术加以应对。

    华夏空军采用的就是针对性战术。

    交战初期,八架执行攻势防空任务的j一20a率先发起突击,目标直指已经到达冲突区域东面两百千米处的e一767。为e一767护航的四架f一22a立即前来拦截,而且得到了八架f一15j的支持。

    在这场持续了大约十分钟的战斗中,六架f一15j被击落,另外两架也用光弹药。虽然四架f一22a毫发无损,但是同样耗光弹药,只能提前退出战斗。根据扶桑空中自卫队在战后发布的战报,至少在空战中击落了四架j一20a,实际只有两架。这也是j一20a第一次在战斗中遭受损失,击落两架j一20a的正是f一22a。当然,可以看成是f一22a报了一箭之仇。算上上午的空战,双方打了个平手。只是剩下的六架j一20a不但没有撤退,还在接下来的战斗中击落了前来拦截的六架f一15j,并且迫使前出的e一767紧急后撤。虽然十五分钟之后,在后方待命的那架e一767顶了上来,但是在这十五分钟内,扶桑空中自卫队不但遭到重创,还失去了夺取制空权的机会。

    随着前出的e一767撤退,j一11b与j一11c机群在j一16dg的支持与掩护下,开始全速向冲突区域突击。

    迎战的,正是之前从琉球出发的十二架f一22a。

    看上去,这应该是一场毫无悬念的战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