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还要受到威胁?也好,本官要看看,朝中诸公,是否真有人会为了你们一二匈奴人,惩戒陈某的,若有,本官也认了,堂堂上国,被人欺至家门,上有所惧,要以止一人平之,那便将我交给匈奴,以平息番邦小族的愤怒,也好让他们拿我去祭奠死去的刘渊!想来,我今天让人抓捕尔等,总不比刘渊之死更让尔等记恨吧?”
此言一出,不少听出门道的人,都是倒吸了一口凉气。
刘却哈哈大笑:“好好好!你这话都说出来了,到时不要不认账,我就等着看你的下场!我看中原谁敢包庇你,谁若是不服,我们就再打你们!打到你们服气为止!”
门外百姓听他之言,越发激愤!
“住口!”
连靳准都忍不住出言,只希望让这位王爷消停一会,不要让事态进一步发酵,同时心中苦笑,知道此事怕是不好办了。
好家伙,陈止这话一说,谁敢把你交出去?
刘渊因你而死,朝廷大军惨败,靠你得了点颜面,现在匈奴找上门来,朝廷诸公畏惧,不敢承担责任,还要让你去承担,要把你交出去。
你陈止若一去,被人砍了,朝廷是面子里子全没了,丢人丢到家了,还有什么威严可言?辛苦一场,大军也败了,气死刘渊的功臣也交了,这是上国所为?
丧权辱国!
这般局面,别说把你陈止交出去,怕是有谁提起此事,都要被群起而攻之啊!
“这上面的人,还真要考虑一下民意了,否则很容易被陈止和他背后的陈永,扣上个包庇匈奴外臣、构陷忠良的名头啊。”
罗勋看的透彻,也知道陈止此举颇有风险,但考虑到陈止在举办文评的同时,还一直和大鸿胪那边的人联系,就知道八成留着后手。
门外的百姓听了陈止的话,却越发愤怒,他们想不了太深的,却本能反感匈奴,被调动起情绪,想到了匈奴人的作为,以及刚才的嚣张,都觉此族乃是中土之敌,一个个喊打喊杀。
连靳准暗道不妙,他心里很清楚,自己等人被抓,无论是哪一方,肯定是奔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去处理,无法动摇陈止了。
“只是,我等大张旗鼓的过来,却这么轻而易举的被人连消带打,失去了主导权不说,还要被直接拿住、送走,一传出去名声受损,气势也要跌落,平白被人看轻,和汉廷还未正式谈判,已落入下风,但事已至此,再怎么说也没用了,陈止这话一出,汉朝朝廷是要拼命死保其人的,唉,这次是轻敌了,也对,陈止怎么可能那么好对付,否则大将军也不至于现在还生死不明,只希望能在其他方面找回点好处,不然回去可堵不上其他部族的嘴!”
于是,在刘的吵闹声中,这一行匈奴人,被带去了后院太乐署与太常府的其他从属司衙相连,可以通过其他门户前往廷尉所在。
按说这不合规矩,但考虑到门前站着那么多人,都是义愤填膺的样子,为安全计,不得不行此一策。
在过后堂时,等待品评的学子士人们见着一众匈奴使节被押送过去,心情复杂,有欣慰、有快意,但也有担忧和不解的,当然,也免不了有反对的。
“太乐令行事,是否太过刚硬?”
“这也没有办法,若是任由这几人离开,大汉威严何在?事后更要有人追究。”
“我倒觉得问题不大,毕竟是匈奴人理亏,况且抓住他们,也只是走个流程罢了。”
“就是要让他们好看才行,太乐令此举让人心情通畅,做得好!难道朝中诸公,还能有为胡人张目的?”
“区区匈奴,侥幸一胜,就得意忘形,真不知道朝中为何不继续派军攻打,何以畏战!?”
……
议论中,学子们重新平静下来,随机想到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