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6)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墨家主要以十大主要原则作为为人处世,治理纲领。分别是:“兼爱”c“非攻”c“尚贤”c“尚同”c“天志”c“明鬼”c“非命”c“非乐”c“节葬”c“节用”等十个观点,以兼爱c非攻(即和平)为核心,以节用c尚贤为支点。先辈在当时曾创立了以几何学c机械制造等一整套当时期最为先进的科学理论。

    墨家所认识的道,跟儒家不同,墨家的道认为天地万物没有上下等级差别,一律一视同仁。所以人与人之间也没有贵贱c美丑c贫富等等之别,主张人人平等无贵贱,无差别的博爱精神。

    这一点上跟儒家截然不同,儒家主张仁爱,所谓“仁”字本义表达主次之分,主次之别,“仁爱”则表达为有差别,主次之分的爱,不能一视同仁。而儒家八端中,孝指的是孝顺父母,即爱父母。其次为悌,即对兄弟姐妹好c爱他们。再其次为亲戚。从本家父母开始逐层递减到本村,隔壁村,本县,隔壁县,本城,到本国,再到别国的人,最后一点点到蛮夷之人。

    墨家的兼爱是无差别,人人一律平等的爱。

    儒家的仁爱是有差别,根据血缘关系,地理位置不断递减的爱。

    由于两家对天地之道理解不同,墨家天地之道认为天地万物一律平等;儒家对天地之道理解为有等级差别的,天最大,其次天的儿子(简称天子)是奉行天意选出来的继承人,天子之下为执行天子意愿的臣子,再由臣子招揽的士人帮助臣子执行c完成任务等逐层划分出不同身份,不同地位,不同身份而不同礼遇,把人分成三六九等。

    而道家对天地之道理解跟儒家截然不同,跟墨家也不同,道家理解的天地,不从等级的思路出发,而出道的思路出发,认为天下万物皆有其道,道在其中那是自然而然的事,自其所然的事,无所谓等级差别的思路问题。如有等级之别,只要人人能够各安其心开心就好,如果没有等级之别,同样只要人人安心c开心c自然就好。道家有句话如是说:“上如标枝,下如野鹿。”意思是说:“如果有天子c帝王c君上的话,那么他们就像山上大树之上最华丽,出众的标致性树干那样就在哪里摆放着,而老百姓则就像山下的野鹿那样自由自在随意奔跑,生活,上不干涉下,所以也无所谓上和下之别。

    墨家由于主张无差别人人平等的兼爱模式的思路,所以主张‘非攻’,所谓非攻即没有战争,主张和平,和谐生活。由于有人的地方总有江湖,总有等级观念作祟,这种观念下,使得世人处处为私而处处发生争斗c争执,所以墨家的人还到处扑火c灭火,帮助c劝谏c瓦解人与人之间的纠纷,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为己任,他们风风火火,常常扮演的角色就像侠士c义士c侠义之人为民除害,这些人一般都是穷苦人,出身没有爵位c权力,没有官爵处理他人纠纷的权力,所以被称为侠士c义士c侠义之士。

    墨家跟儒家有一点相同,那就是都是自认为天下之道皆要人为去作为c有为,所以两家都在人为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希望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

    这点则跟道家不同,前面两次提到,道家认为大道无为,而才能无所不为,对于人力有为,道家认为正正因为太多人自以为是,自认为天道如何,然后就规定出一套文化c体制规定人民该如何如何,这不单止不尊重人民c百姓,还有违天道。就因为那些人自以为是,妄议天道,妄作礼法加身于人民百姓,反而弄巧成拙,弄得一大堆事出来,兹扰百姓,最后弄得一团糟,最终受害的都是百姓。他们人为地制造出一套套枷锁往百姓身上套,这是不对的。真正的做法应该‘民如野鹿’那样让人民自由自在的生活,顺其自然才是正道。人民像野鹿那样自由自在不代表没有斗争,都是和平的意思。‘民如野鹿’的话,人与人也会自然而然的产生一些争斗,不和谐的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