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瞻说:“公子将来称霸中原,要拯救我们中原小国啊!郑国地处楚国边境,经常遭到入侵,为了保全国家。君上迫不得已暂时依附楚国,以等待时机。将来晋国强大了,郑国一定会言听计从。”
“大夫的话,重耳会铭记在心。”
自从齐国出来,走了半年以上路程,终于来到了楚国。楚成王亲自出迎,以诸侯国宾之礼招待重耳。
在宴席上,楚成王请重耳上坐,重耳拱手下拜说:“流亡之人,愧不敢当!”
赵衰凑近重耳附耳说道:“我们一路上,遭受诸侯各国怠慢。如今到了大国,国君如此好客,公子就不要推辞。”
楚成王说:“楚虽大国,但比起中原晋国,还是相差甚远。晋国的公子来到楚国,自然是上宾。”
重耳不再推辞,坐到了上位,楚成王坐在侧旁。亲自斟酒,重耳谦恭地接过,一饮而尽。说道:“多谢王上厚恩。”
楚成王问:“那公子如果回到晋国,要如何报答寡人的恩德呢?”
重耳说:“倘若上天不弃重耳,得以归国。也没有什么来报答王上。晋国所拥有的财物,都是楚国丢弃的。楚国的美人比晋国的更多,无需这些。重耳实在想不出如何报答王上的恩德。”
“就算没有什么报答,寡人还是要听一听你内心的想法。”
重耳喝一口酒,壮壮胆子说:“王上一定要听,重耳就把自己的想法告知王上。倘若有一天,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中原战场上相遇,重耳情愿退避三舍。那个时候,王上的军队继续追来。重耳将亲自驾车驱马,来和大王的军队决战。”
“竟然如此无礼!”大夫子玉猛然站起来,按住腰间佩剑喝道。
楚成王抬头望着子玉说:“不可对客人无礼,退下。”
“在君王面前说出这样狂妄的话,是对君王的大不敬。子玉今天要替王上斩杀了这个狂徒。”说罢,拔出剑。
殷卫猛然跃起,也拔出剑来保护重耳。楚成王大喝道:“这是寡人的贵客,不得无礼。赶快退下。”
子玉怒目直视,把剑插进鞘内,转身离去。殷卫也收了剑,站立在重耳身后。
宴席完毕,子玉来求见楚成王,说:“此人不除,必是楚国大害。请王上下令,诛杀重耳。”
“卿言差矣!重耳在外流亡这么多年,都没有受到伤害。跟随他的都是贤能之士,这是上天在保佑他。寡人如何能违背天意。”
子玉见劝说不动成王,亦不敢私自动手。只好退下。
重耳住在楚国两个多月,一次酒宴上。他开口向楚成王道:“承蒙君上厚恩,重耳无以为报。眼下有件重要事情,想请王上帮助。”
“公子不说,寡人亦知。公子是要楚国发兵护送你回国。”
“正是!”
“不是寡人小气,舍不得派兵护送公子。只是楚国距离晋国路途遥远,况且要经过好几个诸侯国。要提前去借道,中原各国多对楚国不信任,不会轻易借道。寡人给公子指条明路,可以让公子平安回国。”
“请王上指点。”
“秦晋两国接界,秦穆公以贤能著称。公子去往秦国,一定会得到帮助。”
重耳得到这个消息,喜不自胜。要求马上动身,楚成王也不挽留。离别那天,全城戒严,宫内铺上厚厚的毯子,两边站立着卫兵,在一片鼓乐声中欢送重耳一行人出城。
北上到达武关,远处一群骑兵飞奔而来。为头的一名士兵滚鞍下马,上前来跪下,手中拿着马鞭拱手问道:“请问来人可是晋公子重耳。”
重耳说:“正是在下。”
那骑兵喜笑颜开,连忙起身说:“秦君找的公子好苦,终于见到您啦!事不宜迟,赶紧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