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尽铅华不著妆。一般真色自生香。飘飘何处凌波女,故故相迎马上郎。寻谱谍,发诗囊。绝胜梅萼嫁冰霜。故山寒食依然在,句引东坡旅兴忙。这首《鹧鸪天》成为了本回故事的开篇。这首词的作者就是宋代词人赵长卿。这位词人在那个文豪四起的朝代不太知名,但是仍有许多诗词留世。他号仙源居士,江西南丰人。属于宋宗室亲,居南丰。生平事迹没留下过啥史料记载,曾赴漕试,约宋宁宗嘉定末前后在世。从作品中可知他少时孤洁,厌恶王族豪奢的生活,后辞帝京,纵游山水,居于江南,遁世隐居,过着清贫的生活。他同情百姓,友善乡邻,常作词呈乡人。晚年孤寂消沉。之所以选择这首词开篇,是因为我们这篇故事的主题与这首词的前四个字有关,那就是洗尽铅华。当然,这首词也是洗尽铅华这个成语的出处。十六年前的这场大梦,让我也搞不懂我的潜意识里到底暗示着我些什么。可是当我慢慢地在国企里历练成长,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加深,随着今后形形色色的人走进了我的生命,我才慢慢的悟透了那场大梦的心理暗示。是啊!梦想无论怎样模糊,总潜伏在我们心底,使我们的心境永远得不到宁静,直到这些梦想成为事实才止,像种子在地下一样,一定要萌芽滋长,伸出地面来,寻找阳光。要是我没记错的话,这句话是林语堂说过的。可是着我的这场梦里没有什么梦想,却像极了经历过或是未经历过的血琳琳的现实,是那么的逼真、诡异而又充满了玄幻。美好的青春时光,竟然不如大梦一场,游历苦海,洗尽铅华,还有滴血诉衷肠...
闲言少叙,书接上文。上回书正说到我们的大船来到了爱别离海,红光一闪,哀嚎声弥漫于天际。我定睛看去,画面上的一幕幕令我吃惊、令我动容、令我心碎。这些画面里,有我和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临终送别的死别,也有我上大学时、工作时离开父母亲人以及最近一次我和刘云分开过年时的生离。这些生离死别的画面非常的逼真,他们是那么的真实,伴随着画面,那一阵阵撕心裂肺的酸楚和疼痛弥漫全身,令我痛不欲生。看着看着我的眼眶已经湿润,可是眼前的画面依然清晰而又真实。此时,我才明白,原来着眼前的一切已经不是用我的眼睛去看的,而是用心去看,去体会的。伴随着时间的推移,画面依旧定格在了单身宿舍的床上,我依然静静地躺在那里。此时,我已经产生了深深地怀疑,难道这已经不是我的梦了,难道这是真的,这是我的灵魂和我的肉体做最后的告别吗?不对!死的时候不是164岁,活腻歪了才死的嘛!这特么谁放的片子啊?为什么要定格在这里呢?像特么向遗体告别似的,吓了我一跳。好久的时间,眼前画面消失,我们还在船上。身边的田老师不知道受了什么刺激,非常的愤怒,怒发冲冠,气色不正,黑棉裤都湿透了,再也不是滴答而是哗哗的流出来。我靠,这孙子气性太大了,都把自己气尿了。我压低了声音问道:“你这当老师的境界就是和我们不一样,我们都看的伤心欲绝,你怎么看的兽血沸腾的呢?”田老师低声的说道:“他看见了自己的遗体告别仪式,和他一起办课外班的那个男老师正在和她老婆捂着脸对着他的尸体偷笑。”我看到愤怒的田老师说到这里的时候,他的脑门子闪出了一抹绿光...
爱别离是一种执着的苦。人生本来聚少离多,若能看透这点,爱别离的苦也便不存在了;但真要做到如此“空”,非有大智慧者不能为。家人爱之温暖,恋人爱之炽烈,朋友爱之淳厚,实在令人不舍,就算最终一个别离,又有几人能抵御沉浸其中的欢愉?待到花落云散,冬雷震震夏雨雪之时,才惊觉昨天的生活已是今天的美梦,所爱的终究像手中的沙一般飘扬而去,午夜梦回之际,这“爱别离”的滋味,怎一个“苦”字了得?能将如此凄美的痛苦,看得出离愤怒,非田老师这样的人渣而不可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