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山那村那人那事(十九)
那个时候,下午放学后孩子们就挎上挎筐c提上篮子或拾柴或给猪或兔子采野菜。
家家养猪这是政府提倡的,谁也不敢违抗。家家有猪圈,户户都养猪。猪粪是种庄稼最好的肥料,当时队里按照每年谁家提供的猪粪担数折合成工分,列入年终分红。于是雨季的时候户户打蒿垫圈(收割未木质化的蒿草,用铡刀切碎撒进猪圈,上面再盖上土发酵后就成了肥料),冬季农闲的时候再从猪圈里把粪挑到大车能走的地方。队里在种地之前用大车把粪运到地头。那个时候还没有化肥,这种有机肥料含有大量的菌类,有肥土的作用。
因为粮食有限,猪的食量又大,人们天天因喂猪的泔水发愁。好在有野菜。孩子们能准确的识别哪种野菜是猪可以食用的,那种是猪最爱吃的。采回来以后孩子们会亲手把野菜扔到猪圈里,看着猪幸福的享用,心里很有成就感。
当时,养母猪是很能挣钱的。但很多人养了不是不下崽,就是下的数量少顾不住开支,于是往往作罢。只有大道上的武夫妻二人家里一直养着母猪,每年都能顺利产下两窝猪仔,而且每窝数量都在十只左右。靠着养母猪,他们顺利的把三个孩子培养成人c成才。很多人都说他们上辈子对母猪有恩,这个母猪是来给他们家报恩的。其中的艰辛也许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那个时候公社会给村里下达任务猪(必须把猪卖到政府的屠宰点)的指标数,完成以后就可以随便处理。于是村里所有人都选择自己宰杀。人们把猪油装到小罐子里,这就是一年熬菜的油;把猪肉用盐盐起来也放到罐子里做成腌腊肉,这就是一年的荤。
那个时候过年杀猪是一种风气,也是村里人对自己一年辛苦劳作的一种补偿。那个时候一头猪能卖一百多元,相当于一个普通工人四个月的工资;如果按当时队里十个工分五毛钱计算,相当于一个壮劳力的两千多个工分,如果每天十个工分,需要干二百多天。也不知当时的大人是怎么想的,怎么就不算算经济帐呢?但不管怎样这种敢于花钱吃猪的精神也是一种魄力。这一做法在马水岭以北的人看来颇不可思议,于是得出一个结论:南乡人好吃!哦,确是如此。
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