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相对于乱成一锅粥的丘溪县,宁安县这边,倒还算平静,秦言语虽然没什么出众的才能,为人倒也不好大喜功,宁安县在他的治下,百姓的生活没什么变化,倒称得上一个稳字。

    虽然因为朝廷赋税沉重,宁安县的百姓日子也不好过,倒也没闹到丘溪县那般严重的程度,无过便是有功了。

    对于丘溪县那边闹得轰轰烈烈的,宁安县城里,倒是平静得很,县城中虽然也颇为萧条,来来往往的不过几个人影走动,却也算是难得的宁静。

    而县衙内,秦言玉将一些公务摊派给下面的钱粮师爷,随后便捧了个茶杯在手里。

    他这人对琴棋书画上面颇有些心得,但对于这些公务上面,就不那么用心了,很多事情,也只是交代给下面的人做,他自己心情好时,过问几声,心情不好是,理都不理会这些。

    但这些时日,他倒是在公务上面多花了些心思,这主要也是因为隔壁丘溪县闹出来的那大动静,他也担心自个会不会一时不察,让下面的人钻了空子,最终也闹得那样不可收拾。

    当然吴县令那样的做为,他也是十分不屑,他秦言玉出身大家,虽说只是个庶子的身份,但从小也算是锦衣玉食长大,与吴县令那样的出身相比,他是高贵了太多,自然也不会为着一点蝇头小利,而做出这样的事情来。

    大家做派就是体现在这些方面,就算他要贪占,也不会从这些方面下手,当然,他现在的日子过得还算优渥,所以也不会干出这种雁过拔毛的事情来。

    虽说他是庶子,秦国公府那边也没有分家,但他在宁安县做县令这么十几年来,立根很稳,况且又有周氏那样的贤内柱,对于银钱方面,他是一点也不用发愁,至于升官这方面,因为本家那边不给力,他倒也绝了这心思。

    对于做官这上头,他本人早些年也是奋斗过的,只是这么多年了,升迁无望,他倒也不是死心眼的人,索性也不去想了,现在这日子,天高皇帝远的,上头也没人压着他,他过得颇为肆意,就算周氏偶尔流露也不满来,他也有话来堵她。

    秦言语大家子出身,身边围着的人也不少,光师爷就有五六个,其中有两个还是周家的人,但这些师爷当中,他最看重的一个,却是他从秦府出来时,便一直跟随着他的杨师爷。

    这位杨师爷如今五十多岁年纪,却是秦国公当年亲自为他安排的,说起来,他这县令这么多年能做得稳当,也多亏了这位杨师爷。

    因着这是他父亲给的人,所以在众多师爷中,他也最为倚重这位杨师爷,杨师爷也不是个多话的人,除了在政务方便提些意见外,别的事情上,却是很少插嘴。

    例如他内宅的私事,他就从不曾插一句嘴,不过当年吴氏早丧,秦言玉续娶周氏,却也有杨师爷帮着参谋,当然,他的立意也是为秦言玉能在宁安县更好的立足方面考虑的。

    周氏是否知道这其中的隐情,那就不得而知了,但周氏对这位杨师爷,一向也是颇为敬畏的。

    待屋中的闲杂人等都退了出去,杨师爷这才不紧不慢的开口道:“大人近日忙于公务,倒是比往日勤勉啊!”

    这话,也就只有他敢这么混不在意的当着秦言玉说了。

    秦言玉却是笑了笑:“先生还不知道我,最近风声不对,我还不是怕出什么漏子,到时候跟地吴县一样的愁眉苦脸了。”

    他倒也是有什么说什么,也是深知,在杨师爷跟前,就是想隐瞒什么也隐瞒不了的。

    “大人多花心思在公务上是对的,只不过,也不只是这些公务,别的事情上,大人也应该多上心几分。”杨师爷仍就是不紧不慢的缓缓开口说道。

    “别的事?”秦言玉自是不解,他也明白杨师爷,说话向来是话中有话,他也有个好处,不懂就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