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3/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跟,错过了这一遭,等到秩序再起,想要快速掌握权位就会变得非常麻烦。

    镇国公心里惦记着事情,冷不防被元昭帝点了名,“顾卿,太子方才所提之事,你可有意见?”

    “这……殿下所言极是,老臣没什么意见。”压根不知道太子刚才说了什么,镇国公面上倒也不慌,看了太子一眼,见他面无异色,故而猜想大概是针对淮南道之事提的一些方案,于是非常模棱两可地出列,垂下了眸子答道。

    元昭帝点了点头,说道:“既然顾卿也觉得令郎担得起按察特使之职,那就按太子的意思去做吧,年轻人,总是要历练一番才能当用,顾卿,你说是不是?”

    镇国公背后立刻起了一身的冷汗,看向一脸正色的太子,听着元昭帝看似不喜不怒的语气,差点没抓稳手里的玉圭,他怎么也没想到太子会举荐自家长子去淮南道查案,不该是宁国公之子,太子妃胞弟,太子冼马黄轻吗?

    太子这个提议显然不怎么得元昭帝的支持,只是他素来疼宠太子,当着众臣的面,不好驳斥他,就转了个台阶到他这个做父亲的头上来,若是元昭帝同意太子的话,压根就不用问他!

    只是事到如今,也不好再把话收回,顶着几个老友肃然起敬的视线,镇国公退回臣列,玉圭后,眉头深深地拧了起来,他只是无心政事,不是不懂政事,太子的用意他这会儿也回过味来了,淮南道一事可大可小,往大了说,这是太子头一次亲自督办案子,于情于理,必然要出个结果,往小了说,不过就是些乡镇难民胡乱告官,又不是有了直指淮南道御史周余的罪证,太子的身份不尴不尬,派去高品官员才是坏事。

    太子能用的人,官不能高,又要有压得过道御史的势,唯有世家子。上一世是黄轻,这一回不过是换成了他的儿子,比起黄轻这个板上钉钉的皇亲国戚,镇国公世子这个身份反倒是更加贴合。

    身份清贵,不涉官场,才名在外,正好做个活生生的靶子,把整个淮南道的目光吸引过去,此事若成,镇国公府顺理成章打上太子一脉的烙印,此事不成,太子也没有太多损失。

    只是这个方案,绝不可能是太子想得出来的,黄家的小子虽然有些急智,但他至多想到在太子的势力范围内遴选出一个合适的人选,除非是……

    镇国公狠狠地瞪向宁国公,宁国公的老脸上一派正气凛然,完全看不出有心虚的样子,其实镇国公这老滑头很有些趋吉避凶的本事,他也没想到这事能成,不过既然成了,那哪还有怪他的道理?

    比起镇国公的怒火,顾屿虽然意外,不过细想了一番,倒觉得这没什么坏处,虽然如今时机有些不对,可按察使的品阶不低,又有皇命在身,只要能把事情顺利解决,他入仕的起点会比他一开始预想得要高得多,后期整顿江淮之时,能笼络到的势力也会更大。

    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这世上的事是好是坏,从来没什么定论,总不过是人走出来的路而已。

    圣旨是早朝过后两个时辰到的,除了顾屿这个正使,同行的还有一位副使,是周相长子,顾峻的好兄弟周仪的兄长,叫做周仁,顾屿心下有数,这是太子身边的人不放心他,留了个钉子跟着他。

    虽然同姓周,周相的周却和周余的周没有半分关联,顾家自开国始便数代为相,到了镇国公这一辈激流勇退,明哲保身,老顾相曾为天子师,另有一弟子名周肇源,年少入仕,平步青云,也就是如今的周相了。

    周相府和镇国公府的关系亲近,算起来周仁还要唤他一声兄长,不过镇国公府历经数代辅国之势,如今势隐,并没有参与皇子斗争的意思,周家却是太子一脉的中流砥柱。

    圣旨里夸赞了一下顾屿的品行才识,又简单地叙述了淮南道难民之事,御批三品按察特权,赐特使金印一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